[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跨既有线或跨河桥梁装修小车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0339.5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郭星亮;胡国伟;黄亮;吕改贤;刘志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西北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0 | 分类号: | E01D19/10;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既有 桥梁 装修 小车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施工中连续梁装修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跨既有线或跨河桥梁装修小车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现浇连续梁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公路、铁路工程中,为满足桥梁的美观性要求,连续梁装修也成为施工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连续梁装修多采用在梁底搭设满堂脚手架或钢管支架等形式,施工比较复杂、成本大、时间长、周转使用繁琐,且对于跨高速公路连续梁装修,必须封锁交通;而对于跨河的连续梁装修,则传统方法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避免跨高速公路连续梁装修时封闭交通及跨河连续梁装修时传统施工方法无法实现等问题,并考虑节约施工成本、缩短工期,增加材料周转效率,提高工序等,提供了一种用于跨既有线或跨河桥梁装修小车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跨既有线或跨河桥梁装修小车,包括设置在梁体上的滑道,滑道上设有下部设置滚轮的支撑桁架,支撑桁架上侧设有横梁,横梁两端下侧连接固定有侧向桁架,侧向桁架设置在梁体两侧,梁体两侧的侧向桁架的底部连接有底部桁架。
侧向桁架内侧面采用彩钢板结合自攻钉的方式全封闭围护,底部桁架采用花纹钢板和底桁檀条相连接进行封闭围护,底部桁架与花纹钢板组成工作平台。
侧向桁架之间连接有侧桁檩条,底部桁架之间连接有底桁檩条。
底部桁架前后两端设有端部护栏。
所述的侧向桁架顶部设有倒链,倒链的一端与底部桁架连接。
所述的侧向桁架内侧以及底部桁架上侧设有吊耳。
所述的侧向桁架和底部桁架由钢管/工字钢/槽钢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一种基于上述的用于跨既有线或跨河桥梁装修小车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在拼装场地将侧向桁架、底部桁架、底桁檩条和底桁檩条拼装成整体小车,并将侧面围护的彩钢板及底面花纹板安装至对应位置处,并将整体小车运至桥墩附近的地面处;
2)在需装修的桥面上设置滑道,将支撑桁架及横梁安装于滑道上并连接牢固;利用倒链将其缓慢吊起,并用销轴将整体小车的底面部分与横梁牢固连接,形成整体;
3)装修小车移动;
顺桥向移动:在桥面设置小型的卷扬机或在滑轨上安装千斤顶,卷扬机或千斤顶与整体小车连接,通过卷杨机或千斤顶来实现装修小车的顺桥向移动;
竖向移动:对于等截面梁的装修,工作平台不需要竖向移动;对于变截面梁,工作平台的竖向移动通过两种方法实现,一种在底部搭设移动脚手架建立新工作平台进行梁底面装修;另一种通过设置侧面行架顶部的倒链提升底部工作平台,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利用卡具将工作平台与侧向桁架固定;
4)装修;
梁体侧面装修:在侧向桁架的侧桁水平腹杆上搭设人工下桥底进行装修的楼梯或搭设竹胶板施工平台的支撑进行梁体侧面的装修;
梁体底面装修:在梁底平作台上进行梁体底面的装修。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施工工艺简单、实用价值高,使用效果好,满足相关规范的技术要求且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提高施工效率、仅需配置小型设备即可实现小车的移动,同时不影响桥面其它施工作业及机械通行,降低施工成本,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小车侧面示意图;
图2为小车端部断面示意图;
图3为底部平面示意图图;
图4为卡具I示意图;
图5为卡具I使用示意图;
图6为卡具II示意图;
图7为卡具II使用示意图;
图8为卡具III正面图;
图9为卡具III平面图;
图10为卡具III侧面图;
图中:1-梁体,2-侧向桁架,3-彩钢板,4-侧桁斜撑,5-侧桁水平腹杆,6-侧桁檩条,7-底部三角桁架,8-底部桁架,9-底桁檩条,10-花纹钢板,11-端部护栏,12-侧桁竖向弦杆,13-支撑桁架,14-横梁,15-滑道,16-吊耳,17-底桁上下弦杆端部,18-底桁上下弦杆连接板,19-卡具I,20-销孔,21-卡具II,22-卡具III。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以某跨越高速度公路连续梁装修施工为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西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西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03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