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形反滤回灌抽水两用井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0281.4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7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旺林;张博凡;魏鹏昆;何家鹏;张冰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3/10 | 分类号: | E03B3/10;E03B3/34;E03B5/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李茜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 反滤回灌 抽水 两用 井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有自渗式地下水回灌和地下水抽水双重功能的两用井口装置,属于保水和用水交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许多省份已经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大面积的地下水位区域下降漏斗,许多环境地质问题也就随之出现。面对上述问题,地下水人工补给是更为积极有效的策略,是维持地下水资源采补平衡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在枯水期,还需要抽取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资源的不足。目前在地下水人工补给井灌为主的地区,关于如何提高井回灌质量和效率,达到抽水和回灌两用,是回灌井装置的主要改进方向之一。
目前井灌区传统的方法是抽水井和回灌井分离,抽水井仅能抽水,回灌井只能回灌,其工程造价较高,占地面积大。
另外,还存在一种“同井抽回两用系统”,是采用两根输水管线进行同井地下水的抽取与回灌,其中,一根水管伸入井中用于回灌,另一个水管连接地下水抽水动力装置用于取水。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无法利用同一水管实现地下水的回灌和抽取,导致成井口径较大,工程造价较高;(2)钻井直径和钻具之间的环空截面积较大,钻井效率低,同时又易引起地下含水层泥浆污染时间长、堵塞严重、洗井困难、单井出水量小、回灌困难等现象。因此在本领域提高井回灌质量和效率,达到抽水和回灌两用,一直是影响自渗回灌井规模发展的瓶颈。
中国发明专利201410367294.1、中国发明专利201410366307.3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210332873.3提供三种具有过滤水中颗粒杂质功能的自渗式地下水回灌井口装置,这几种回灌井口装置的特点是:井口位于地面之上,井口外包土工织物反滤层,回灌水从多面渗入井口,能够明显提高回灌池过流能力、防淤抗冲能力,并延长了回灌池的使用寿命,同时易于施工和维护,并节省了砂石反滤料。但是这几种装置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只能用于地下水回灌的回灌井,而不能用作地下水抽水井。
中国发明专利201410568301.4提供井下电控抽水回灌装置,这种抽水回灌两用装置的特点是:外管上有竖向排列的阀口,环形步进电机位于外管与内基管形成的环形腔体内,环形电机转子套设在上内管可灵活转动,定子固定在外管内壁上,输出轴与环形螺纹管连接,通过输出轴调节螺纹管垂直向下运动;阀套装置包括阀环、阀管、堵头活塞,阀套装置用于开启和关闭阀口和下内基管上水口。通过环形步进电机控制阀套装置垂向运动调节抽水和回灌方式,并可精确连续调节回灌流量。但是这种装置存在一些问题,即如果控制不当容易产生共振且难以运转到较高的转速。并且当这种装置用作回灌井时,自身不具有过滤水中颗粒杂质的能力。
中国发明专利201410465428.3提供一种智能型地下水抽取及回灌装置,这种地下水抽水回灌两用装置的特点是:在抽水泵与导流管连接处还设有抽取回灌双用阀和止回阀,还设有液压泵、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分别与抽取回灌双用阀相连接,和设有控制阀,液压泵通过液压泵电缆与控制器相连接,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控制电缆与控制器相连接,抽水泵通过抽水抽水泵电缆与控制器相连接,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分别与控制器的限位输入端相连接,在导流管设有水压传感器。减少了回灌含水层的气堵程度,使用稳定性好,同时通过抽取回灌双用阀可以调节回灌流量,控制准确性强,适用性好。但是这种装置存在一个问题,即液压油缸使用久了之后就会出现油缸内壁表面磨损,出现条状的沟痕,而且磨损是不均匀的;塞环磨损后,会导致开口间隙以及边间隙就会增大,弹力减弱,严密性下降。并且当这种装置用作回灌井时,自身不具有过滤水中颗粒杂质的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瓶颈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渗式反滤回灌抽水两用装置,该装置能够解决同时具有抽水和回灌功能的问题,并且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回灌高效、控制沉降效果好等优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种圆形反滤回灌抽水两用井口装置,所述的井口装置包括回灌井盖和抽水装置。其特征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02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便器溢水提醒止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下分筛的全自动高效采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