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超磁分离和微波能技术结合的废水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8734.X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0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林立;陈启胜;吴振军;崔龙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圣诺(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孟阿妮;郭栋梁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离 微波 技术 结合 废水处理 工艺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超磁分离和微波能技术结合的废水处理工艺,所述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0、向废水中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得混合液A;S20、向混合液A中加入纳米磁种粉末、絮凝剂及助凝剂后进行絮凝沉降;S30、收集沉降后的上清液,并加入氧化剂及催化剂进行氧化反应后得混合物B;S40、在微波场中进一步强化氧化反应得混合物C;S50、向混合物C中加入纳米磁种、絮凝剂及助凝剂进行絮凝反应后得混合物D;S60、将混合物D中的污水、污泥及絮凝颗粒分离;S70、对絮凝颗粒进行纳米磁种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超磁分离和微波能技术结合的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废水是电镀生产过程中镀件的冲洗废水、循环冷却水以及废旧的电镀液等混合水。其依据电镀工艺的不同,废水水质有很大差异。大部分废水都含有氰化物、铬及镍等物质,毒性大,并且难以生化处理。
目前国内对于废水的普遍处理方式是化学沉淀法,主要是加入NaOH或是Na2S将重金属离子转变成其氢氧化物或硫化物的沉淀,但是普通的絮凝沉降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较大的沉淀池,否则分离不够充分,导致重金属的去除效率变差,使废水很难达标排放。并且简单的絮凝沉淀过程无法将废水中的氰化物以及COD等组分去除,往往需要再加生化工艺,导致整个废水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超磁分离和微波能技术结合的废水处理工艺。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超磁分离和微波能技术结合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向废水中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得混合液A;
S20、向混合液A中加入纳米磁种粉末、絮凝剂及助凝剂后进行絮凝沉降;
S30、收集沉降后的上清液,并加入氧化剂及催化剂进行氧化反应后得混合物B;
S40、将混合物B在微波场中进一步强化氧化反应得混合物C;
S50、向混合物C中加入纳米磁种、絮凝剂及助凝剂进行絮凝反应后得混合物D;
S60、将混合物D中的污水、污泥及絮凝颗粒分离。
可选的,在步骤S10之前还包括步骤S05:调节废水PH值为4~5。
可选的,所述步骤S10具体为:向废水中加入还原剂,并调节ORP(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氧化还原电位,下同)至150~250,还原剂的加入量按质量百分数计为废水的0.1~0.15%,所述的还原剂为硫酸亚铁或焦亚硫酸钠或者两者的混合物,反应时间为10~30分钟,还原反应的目的是将毒性高、难沉淀的Cr6+被还原成Cr3+,碱性条件下易于沉淀,降低废水毒性,提高铬的去除效率。
可选的,所述步骤S20具体为:向混合液A中加入纳米磁种粉末后,调节PH值7~8后,加入絮凝剂及助凝剂后进行絮凝沉降,反应时间为20~60分钟,纳米磁种粉末的加入量按质量百分数计为废水的0.04~0.08%,絮凝剂的加入量按质量百分数计为废水的0.005~0.015%,助凝剂的加入量按质量百分数计为废水的0.00025~0.0005%,所述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或氯化铁或者两者的混合物,所述助凝剂为高分子絮凝剂。
本步骤中,利用助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将沉淀物与纳米磁种结合在一起,相比普通絮凝沉淀物密度更大,减少了废水在沉淀池内的停留时间,减小沉淀池的容积,节约废水处理工艺占地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圣诺(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航天圣诺(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87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深度净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