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用模板搭设方法及建筑用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7509.4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2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臻颖;严兆滔;汤少斌;余伟健;胡景文;陈煜文;李建勇;陈裕钧;林凡;聂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李德魁 |
地址: | 51004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模板 搭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模板搭设方法及建筑用模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需要一些洞口来垂直运输货物,如果不再需要垂直运输货物,则需要将这些洞口重新封闭,对于一些洞口,需要采用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施工,以将洞口进行支撑,普通模板支撑体系能够实施是需要一定的作业空间,并且要能够有效地对模板剩料进行回收清理。对于高度不足1米的洞口,作业人员无法入内进行模板搭设,则需要采用一种新型预制建筑用模板搭设体系来进行搭设浇筑混凝土。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不足,本发明一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模板搭设方法,其能在洞口外对洞口进行封口,方便狭窄洞口的封口施工。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模板搭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制浇注模板,所述预制浇注模板带有拉杆;
(2)将槽钢背对背地横跨在预留洞口;
(3)将预制浇注模板的拉杆穿过背对背设立的槽钢之间;
(4)向预制浇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至楼板顶部标高;
(5)将露出楼板的拉杆切除,并移除槽钢。
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1)制作钢筋网;
(12)将钢板焊接在钢筋网底筋的面上;
(13)将拉杆垂直焊接在所述钢板上;
(14)围绕钢筋网设置模板,向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浇注模板。
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1)在钢板上钻孔;
(12)将拉杆穿过所述孔,用螺帽将拉杆位于钢板下方的部分拧紧,再用螺帽将拉杆位于楼板上方的部分拧紧。
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1)在钢板上钻孔;
(12)在拉杆一端固定安装板,将拉杆另一端穿过钢板上的孔,再用螺帽将拉杆位于槽钢上方的部分拧紧。
所述钢筋网为双层钢筋网。
步骤(3)具体为:将预制浇注模板上的拉杆从两条槽钢中间穿过,调节预制浇注模板到槽钢的距离直至待浇筑的混凝土楼板达到预设厚度,用螺帽将拉杆与槽钢锁紧。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用模板搭设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狭窄夹层空间进行模板搭设,实现在洞口外对洞口进行封口,方便狭窄洞口的封口施工。并且能保证施工作业后的混凝土质量。
本发明另一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模板,方便进行狭窄空间预留洞模板搭设施工,并且能保证施工作业后的混凝土质量,有效解决工人在高度不足一米的狭窄空间内进行模板搭设所产生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模板,包括预制浇注模板和至少一对槽钢,所述预制浇注模板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至少一个拉杆,所述底板和拉杆相互垂直,所述每对槽钢背靠背设置,所述每对槽钢与所述混凝土板的底板之间均预留间距,所述拉杆穿过所述背靠背设置的槽钢之间。
所述底板包括双层钢筋网和钢板,所述钢板焊接在所述双层钢筋网的底筋上,所述拉杆焊接在所述钢板上。
所述底板的双层钢筋网间浇注混凝土。
所述底板为钢板,所述钢板上开设有孔,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孔并伸出,所述拉杆位于所述钢板的两侧的部分通过螺帽锁紧;或者所述底板为钢板,所述钢板上开设有孔,所述拉杆一端固定安装板,另一端穿过钢板上的孔从槽钢之间伸出,拉杆伸出槽钢的部分通过螺帽锁紧。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用模板,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狭窄夹层空间进行模板搭设,方便施工作业,并且能保证施工作业后的混凝土质量,有效解决工人在高度不足一米的狭窄空间内进行模板搭设所产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建筑用模板的安装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建筑用模板的结构图,浇注模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图3为本发明建筑用模板的结构图,浇注模板为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模板搭设方法,用于对预留洞口进行封口施工。如图1-图3所示,并以150mm厚楼板为例,在进行建筑用模板搭设时,包括以下步骤:
(1)预制长1900mm、宽550mm、厚50mm的浇注模板1,所述预制浇注模板预埋有拉杆12;
(2)将槽钢2背对背地横跨在预留洞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75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漏斗式砂箱卸载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预留孔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