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污水提灌站及自提灌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6072.2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4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罗昌明;罗科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昌明 |
主分类号: | E03F5/22 | 分类号: | E03F5/22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8 | 代理人: | 钟继莲 |
地址: | 4021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污水 提灌 排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污水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污水提灌站及自提灌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各类生产、生活所排放的污水,对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普遍问题。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污水排放方法是:除少数危害性较大的污水源外,大部分污水形成的污染源直接排放到城市的污水输送主干管网中,然后,在大型的污水处理厂经过集中处理后,对外排放。
现有的城市污水输送管网安装时,均有千分之五的坡度,当城市污水管道安装到一定深度时,需修建一座污水提灌站。现有的污水提灌站包括污水入口池和污水提灌池,污水入口池的入水口与污水管连通,小区污水经小区污水池汇集后由污水管排入污水入口池内;污水入口池的出水口与污水提灌池连通,在污水提灌池内设置有污水提灌泵数台,用以将污水提升并排入下级污水管,再与下一个小区排放的污水汇集后进入下一级污水提灌站,或者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放。在很多面积较大的城市,从起点到终点的污水处理厂,建有多级提灌站,每级提灌站均需要设置数台提灌泵,这种提灌站不仅浪费电力,增加政府投资,提灌站还需专人管理和维护,增加人力成本,并且提灌泵运作时噪音较大,形成一定的噪音污染,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休息;特别是没有安装双电源的泵站,停电或线路检修时,泵站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噪音更大、气体排放熏人,常使周边居民怨声载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运作时不需要外力作用而自然排水的城市污水提灌站,该提灌站不需要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节省人力、电力,并且运作时不会产生机械噪声污染。
更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城市污水自提灌排水系统。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一种城市污水提灌站,包括污水入口池和污水提灌池,污水入口池的入水口与进水污水管连通,污水入口池的出水口与污水提灌池连通,还包括溢流井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依次连通、且密封设置的第一竖管、中间管和第二竖管;所述第一竖管竖向设置在污水提灌池内、且其进水端位于污水提灌池水位之下;第二竖管竖向设置在溢流井内、且其出水端位于溢流井水位之下;在所述溢流井上还设有供污水排出的溢流口,该溢流口的位置低于进水污水管下口、且高于第一竖管进水端。
进一步,还包括水泵和注水管,所述水泵设置在污水提灌池内,注水管的一端伸入排水管的中间管内,另一端与水泵连接。
更进一步,还包括排气管,该排气管的一端固定在排水管的第一竖管内壁,并且管口位于第一竖管与中间管的连接处,排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污水提灌池的水面。
更进一步,所述排水管上、且位于中间管与第二竖管连接处设有止水阀。
更进一步,中间管的最高点不高于中间管与第一竖管连接处。
更进一步,所述第二竖管的出水端设置在靠近溢流井井底的位置。
更进一步,所述溢流口的位置低于污水入口池池底、且高于第一竖管进水端。
更进一步,所述污水提灌池的深度和溢流井的深度均大于污水入口池的深度。
更进一步,所述注水管和排气管均采用热熔方式固定在排水管内。
更进一步,包括多个上述的城市污水提灌站。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置溢流井和排水管,使排水管的进水端位于污水提灌池内,出水端位于溢流井内,由于出水端水面低于进水端水面,形成虹吸效应,在排水管内排尽空气充满水后,污水提灌池内的污水可自然由排水管排入溢流井内,并通过开设在溢流井上的溢流口排出,实现不需要外力作用而自然排水,不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和值守,在运作时不会产生机械噪声,不会对附近居民产生影响。
2、在排水管内设置与水泵连接的注水管,初次使用时,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注水管往排水管内注水,以排尽排水管内的空气,其结构简单,排气效果好。
3、在排水管内还设置排气管,便于观察排水管的排气情况,方便控制注水时间,防止因排水管内空气未能完全排尽而影响污水排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提灌站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污水入口池,2为进水污水管,3为污水提灌池,4为过滤网,5为排水管,6为溢流井,7为水泵,8为注水管,9为排气近,10为原市政出水污水管,11为溢流口,51为第一竖管,52为第二竖管,53为中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昌明,未经罗昌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6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件在螺旋弯管机螺旋模上的气动定位夹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压花防波片压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