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干旱区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23848.5 申请日: 2016-01-08
公开(公告)号: CN105660108A 公开(公告)日: 2016-06-15
发明(设计)人: 梁秀芝;郑敏娜;韩志顺;薛龙飞;王娟;李荫藩;康佳惠;杨富;王雁丽;李占成 申请(专利权)人: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037008 山西省***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旱区 紫花苜蓿 高产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紫花苜蓿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干旱区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和太行山山脉交接地带,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北界和雨养农业的 下限区,属较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其气候属于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在400mm 左右,春季是强烈蒸发期,水分损失较大,这不利于春播作物的出苗和幼苗生长。

紫花苜蓿是优良的多年生豆科牧草,植株不仅具有高蛋白质,而且还能利用其高效的固 氮能力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及产业的重新布局,紫花苜 蓿在农业及畜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是草畜业发展中首选的豆科牧草。在春季播种紫花苜 蓿,有利于其扎根,但是春季干燥、风大又成为危害紫花苜蓿幼苗成活的关键因素,传统的 紫花苜蓿种植方法很难解决春季种植过程中出苗率低、成活率小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干旱区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方法,能够明显的减少 由于风蚀而导致的水分蒸发,提高低温,提高紫花苜蓿第一年内幼苗的出苗率和后期生物产 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半干旱区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用良种:选用抗旱、耐盐碱、适宜当地的高产品种,如巨能耐盐、巨能2、中苜1 号等。

S2、根瘤菌菌液制备:活化苜蓿中华根瘤菌菌种,培养至菌液OD600值至0.5~0.8,备用;

S3、拌种:将苜蓿种子在步骤S2所得的菌液中浸泡15~30min后立即播种;

S4、播种地准备:播前需精细整地,清除杂草,深耕25-30cm,无明显坷垃,上松下实, 以保证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提高出苗率;

S5、施基肥:将过磷酸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S6、适时播种:在4月下旬5月上旬,采用全覆膜条播种植方式进行播种,播种量为 25kg/hm2,行距为15cm,播深1.5cm,每条播4行紫花苜蓿,用宽120cm、0.08mm的塑料膜 全地面覆盖,边缘用土固压,以防被风损害播后覆土镇压;待幼苗长出地面2cm时,在地膜 上每隔50cm左右打孔,防治幼苗被烧死;待植株长到10cm时撤掉覆盖的地膜;

S7、田间管理:现蕾期追施少量尿素;分枝期、收割后、入冬前各灌水1次;幼苗期、 每次收割后进行中耕除草,结合除草进行松土;

S8、刈割:春播紫花苜蓿当年可2次,第二年开始可收割3次;第一茬刈割以现蕾盛 期至初花期收割最佳,留茬高度为4-6cm;最后一次刈割在9月中旬进行,留茬高度为7-10cm, 以利于越冬和次年高产。

其中,所述过磷酸钙的有效P2O5含量为43%,播种量为350kg/hm2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实施全覆膜集雨种植,可以抑制蒸发,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墒情,有效抑制 田间杂草,减轻土壤的盐碱程度。此外,实施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可以促进苜蓿早结瘤、 多结瘤和增加固氮量,增产效果非常显著,该措施可以使共生体从空气中固氮的总量达到 200~400kg/hm2,可为生长期的紫花苜蓿提供发育所需的46%~92%的氮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 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地点:山西大同市水泊寺乡东王庄村,海拔1050m,年平均降雨量为370~460mm,蒸 发量为1876mm,强烈蒸发期在春季和秋季,年平均气温为7.0℃,无霜期138d。

1.选用良种:选用抗旱、耐盐碱、适宜当地的高产品种,如巨能耐盐、巨能2、中苜1 号等。

2.根瘤菌菌液制备:活化苜蓿中华根瘤菌菌种,培养至菌液OD600值为0.5~0.8,备用。

3.拌种::将苜蓿种子在菌液中浸泡15~30min后立即播种。

4.播种地准备:播前需精细整地,清除杂草,深耕25-30cm,无明显坷垃,上松下实, 以保证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提高出苗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38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