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式盘式电动机定子冷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1895.6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3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陈起旭;邹忠月;周阳;陈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12 | 分类号: | H02K1/12;H02K5/2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式盘式 电动机 定子 冷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式盘式电动机,具体涉及一种内置式盘式电 动机的定子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在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应用的电机多为径向磁通的永磁同 步电机或者感应电机,由于传统径向电机轴向安装尺寸较大,功率密 度和效率都偏低,不利于缩小电机体积和降低能耗。
常规的水冷电机,一般采用机座水冷或者端盖水冷等单一冷却形 式,而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机防护等级要求高,车内安装空间狭 小,电机内部的热量,因空气的导热能力比较差,有时仅仅靠机座水 冷或者端盖水冷来换热往往不能及时将热量带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 式盘式电动机的定子冷却结构,冷却效果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置式盘式电动机定子冷却结构,包括定子绕组1,定子绕 组1镶嵌到定子铁芯2中,并使用磁性槽楔10压紧定子绕组1,定 子铁芯2通过横梁8和紧定螺钉9固定到端盖3上,定子绕组1的内 外端部安装有导热陶瓷4,导热陶瓷4和端盖3相接触,端盖3中心 轴承的轴向外侧设有唇形密封5和轴承外盖6,唇形密封5与轴承外 盖6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实现对轴承的密封,水道盖板7固定到端盖 3上。
所述的定子绕组1使用散下线的集中式绕组,缩短端部绕组长度, 定子绕组1进行真空压力浸漆,采用C级绝缘。
所述的定子铁芯2采用高磁导率、低损耗、超薄硅钢片卷绕而成, 有效降低高频工况下的定子铁芯2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定子铁芯2 的一个端面加工有4个燕尾槽,用于放置横梁8,通过横梁8和端盖 3连接,实现定子铁芯2的固定;定子铁芯2的另一断面设有12个 开口槽,槽口处放置磁性槽楔10。
所述的端盖3的端面设有回旋型水道,在其外圆周面上设有进水 口11和出水口12。
所述的定子绕组1与机座之间之间填充导热陶瓷4。
所述的端盖3采用铝合金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主动降低损耗方面,采用了超薄的硅钢片 制作定子铁芯2来降低铁耗,定子绕组1采用细的漆包线来降低高频 涡流铜耗,被动降低损耗方面,考虑盘式电机定子端盖3水道设计, 提高电机系统的对流换热能力;通过采用铝合金的端盖3、机座,以 及采用导热陶瓷4、导热环氧树脂等提高传热路径的传导能力。同时, 定子绕组1漆包线采用耐温等级更高的漆膜,通过以上措施,盘式电 机具有了更高的耐温升等级,可以承受更大的过载,结构更加紧凑, 提高了电机功率密度,适合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等对空间要求苛刻 领域的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内置式盘式电机定子组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定子绕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定子铁芯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磁性槽楔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端盖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导热陶瓷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内置式盘式电动机定子冷却结构,包括定子绕 组1,定子绕组1镶嵌到定子铁芯2中,并使用磁性槽楔10压紧定 子绕组1,定子铁芯2通过横梁8和紧定螺钉9固定到端盖3上,定 子绕组1的内外端部安装有导热陶瓷4,导热陶瓷4和端盖3相接触, 定子铁芯2的产生的热量,传导到端盖3,定子绕组1产生的热量通 过导热陶瓷4,一部分热量传导到机座的冷却水套中,一部分通过端 盖3与导热陶瓷4的内圆周贴合面,最后传导到端盖3,通过回旋型 水道冷却介质对流将热量带走,同时,定子铁芯2和定子绕组1可以 相互传导热量,端盖3中心轴承的轴向外侧设有唇形密封5和轴承外 盖6,唇形密封5与轴承外盖6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实现对轴承的密 封,水道盖板7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到端盖3上,将横梁8插入到定子 铁芯2的燕尾槽中,通过紧定螺钉9,固定到端盖3上,磁性槽楔10 安装到定子铁芯2的槽中,实现对定子绕组1的固定。
如图2所示,所述的定子绕组1使用散下线的集中式绕组,缩短 端部绕组长度,节省端部用铜,定子绕组1进行真空压力浸漆,采用 C级绝缘,满足较高的温升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18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变材料厚度的电机外壳
- 下一篇:转动装置电磁耦合电力传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