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增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1076.1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8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强小红;孟三中;陈宜诚;孟佩宏;陈倞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三中 |
主分类号: | F02B41/00 | 分类号: | F02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翟国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增力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增力器,是在外管内的周围以及中央分别形成迂回的周侧流道以及直线的牵引流道,对应该牵引流道前端的位置,在外管形成渐缩部与输出管,在渐缩部内形成与前述两流道相通的气室;本发明使用时是将燃烧装置例如引擎的进气口与输出管相连,透过燃烧装置运作产生的负压,由牵引流道、周侧流道吸入环境的空气,当牵引流道朝输出管流出速度较快的空气时,由周侧流道输入气室的较缓慢的空气会被牵引向前并形成涡流,增强气体进入燃烧装置时的速度与压力,使燃烧装置内的燃料完全燃烧,增强燃烧装置的燃烧效率以降低油耗并提升输出功率,同时降低污染避免不完全燃烧黑烟的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进燃烧装置运作效能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提升燃烧装置进气效率进而增进其燃烧与运作效率的空气增力器。
背景技术
一般汽车、机车、船舶或割草机是使用内燃机例如往复式引擎作为动力的来源,此种引擎运作的方式,是在引擎的汽缸内混合空气和燃料后,进行进气、压缩、爆炸、排气等四个程序,进而产生动力的输出。
上述现有的引擎运作时,在引擎汽缸内爆炸的燃料和空气比例,即油气比是影响引擎运作的重要参数,良好的油气比有利于燃油完全的燃烧,可增强引擎输出的马力,同时减少废气的排放。
但空气由引擎的进气口进入至汽缸燃烧的过程中,会经过进气管路、节气门、进气歧管、燃烧室汽门等层层阻碍,且这些引擎进气过程中的阻碍若结构老化也会进一步削减空气进入汽缸的量,如此一来,会使引擎内的燃油燃烧不完全,增加油耗且造成引擎的马力降低,而燃烧不完全也增加引擎排气的空气污染物并使点火装置产生积碳产生恶性循环。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使燃烧装置例如引擎的燃烧效率提升以回复原有的动力,现有技术有使用主动进气的增压器,例如涡轮增压器对引擎强制进气,解决前述的引擎燃烧不完全的问题。利用主动进气的增压器虽能大幅提升引擎输出的马力,但齿轮组与排气涡轮等相当笨重与耗能,随之而来的油料损耗也会明显增加,因此不符合一般使用者只需要使引擎内的燃油燃烧更完全的需求,此外,涡轮增压器这种主动进气的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对引擎进行复杂的改装,使用的技术层次较高,使用者无法由商店自行买回安装,运用上不容易使用。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的燃烧装置例如引擎有着缺乏容易安装且适用于引擎自然进气的加压手段,因而有无法提升引擎运作效率的缺点。为此,本发明以中央与周围流道具有快慢不同气流的方式形成涡流,与使用喷嘴构型以得到加速喷流,使装置输出的空气增力,于进气口内部形成低压区,进而增进进气口的进气效率,达到提升引擎输入空气压力的功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增力器,包括:
一外壳,设有一外管,在该外管的前端形成一宽度向前逐渐缩减的渐缩部,在该渐缩部前端的中间形成一输出管;以及
多个前后相叠且嵌设在该外管内的组合盘,各组合盘的中央设有一气管,在各气管的周围连接一环形的盖板,在各盖板的同侧穿设一个以上的气孔,在各盖板的周缘连接一侧环,各侧环抵靠在该外管的内周面,最前侧的组合盘位于该外管内的前端,最前侧的组合盘与该渐缩部围绕形成一气室,最前侧的组合盘的气管前端伸入该气室内;
最前侧的组合盘的气管的直径小于该输出管的直径,且该气管的前端正对该输出管的中央,多个组合盘的气管前后串连形成一牵引流道,两前后相邻的组合盘的气孔为反向的设置,使得多个组合盘的气孔由后至前为反覆交错的形态,在多个组合盘的气孔之间形成一周侧流道,该周侧流道延伸的长度长于该牵引流道的长度。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各组合盘的盖板是连接在各气管中间的周围,所述各侧环是由各盖板的周缘向后延伸,在各盖板的前面周缘设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块,相对该些定位块的数量与位置,在各侧环的底缘凹设一个以上的定位凹槽,两前后相邻的组合盘其中位于后侧的组合盘的定位块嵌入前侧的组合盘的定位凹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三中,未经孟三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10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绳与弹簧协同控制系统
- 下一篇:用于带电点火助剂液滴分布的反馈受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