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纺机双区弹性牵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0955.2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3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智德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26 | 分类号: | D01H5/26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朱晓光 |
地址: | 2528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纺 机双区 弹性 牵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用的精纺机,尤其涉及精纺机配套用的牵伸机构。
背景技术
精纺机是纺纱的主要设备,由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卷绕机构组合构成,精纺机的工作过程是:粗纱从粗纱管上退绕出来,经过导纱杆和横动导纱器喂入牵伸机构,经过牵伸机构牵伸形成的须条,由前罗拉输出,经加拈后纺成细纱,输送到卷绕机构,卷绕到套在锭子上的筒管上,将须条绕成管纱。牵伸机构分为前区和后区,牵伸前区由前上皮辊和前下皮辊,中上罗拉和中下罗拉及配置的长短两皮圈组成,牵伸后区由中上罗拉和中下罗拉及配置的长短两皮圈,后上罗拉和后下罗拉组成,后区的作用主要是使喂入前区的须条具有均匀密度,为前区进一步牵伸做准备。目前国内提高精纺机牵伸能力的方式,多采用后区牵伸倍数较小,提高前区的牵伸倍数的方式。但是提高前区牵伸倍数就会增加附加不匀率,影响纺纱质量和效率。因此,改进牵伸装置的结构,稳定纺纱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纺纱机械的研究方向和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现有精纺机牵伸机构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配套性能好,牵伸受力均匀的精纺机配套用牵伸装置,提高精纺机的牵伸能力,保证纺纱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设计制作一种精纺机双区弹性牵伸装置,包括摇架体、摇架手柄、摇架杆、后上罗拉、前皮辊、扭簧架、下销、前罗拉、笛管座、笛管、上销、皮辊卡子、罗拉滑座、后罗拉、中罗拉、罗拉座、中上罗拉、后下罗拉,后下罗拉上配置长皮圈,长皮圈套装在后下罗拉及下销、扭簧架上;后上罗拉上配置短皮圈,短皮圈套装在后上罗拉及上销上,相互配合,构成牵伸装置的后区机构,与牵伸装置的前区机构及上销上,相互配合,构成牵伸装置的后区机构,与牵伸装置的前区机构衔接匹配,组成双区弹性牵伸装置。牵伸装置后区机构的长皮圈套装在后下罗拉及下销上,下销径向固定在后下罗拉的前端,长皮圈的端部套装在扭簧架上,扭簧架将长皮圈张紧,扭簧架装设在扭簧架支杆上,扭簧架支杆架设在扭簧架座上;短皮圈套装在后上罗拉与上销外边,与后下罗拉上的长皮圈摩擦接触,上销为弹簧摆动销;后下罗拉上的长皮圈与后上罗拉上的短皮圈摩擦接触,纤维纱条夹持在短皮圈与长皮圈之间,由后下罗拉上的长皮圈与后上罗拉上的短皮圈摩擦配合,完成对牵伸装置后区的纤维纱条的握持与弹性牵伸。中下罗拉、后下罗拉的圆柱面上带有表面滚花,配装长皮圈;中下罗拉和后下罗拉的前端分别固定下销,下销采用阶梯曲面结构,中下罗拉和下销组合、后下罗拉和下销组合的外面分别套装长皮圈。牵伸装置的前区机构由中下罗拉套装长皮圈组合与中上罗拉套装短皮圈组合构成的皮圈组合,与上下两只前罗拉套装前皮辊配合构成的前罗拉组合共同组成,纤维纱条由后区机构牵伸过来,延伸到前区机构,在前区机构的中下罗拉套装长皮圈组合与中上罗拉套装短皮圈组合的摩擦夹持下,运行到上下两只前罗拉套装前皮辊配合构成的前罗拉组合,在前皮辊之间摩擦夹持进行牵伸。后区机构的中下罗拉、后下罗拉的握持距可控制在65mm,摇架体的摇架压力为100CN/双锭,完全未控制的浮游区长度为20~25mm,后区机构的牵伸倍数为2倍,牵伸装置的总牵伸倍数为55~65倍。
原有精纺机牵伸机构的工作过程是:后下罗拉摩擦传动后上罗拉,中下罗拉摩擦传动下长皮圈,下长皮圈摩擦传动上短皮圈,上短皮圈摩擦传动中上罗拉,带动前罗拉上的前皮辊转动。这种摩擦传动方式会造成摩擦件出现相对滞后与滑移,纺纱过程中,纤维纱条位于后区上下罗拉或者皮圈之间,为了完成牵伸,上下皮圈钳口要为后区快速纤维牵伸提供引导力,同时要为前区慢速纤维牵伸提供约束力。当后区引导力和前区约束力不足时,牵伸过程就会失控。为了保证足够的后区引导力和前区约束力,就要增大摇架的压力,这样会打破皮圈运行的平衡,造成皮圈打顿及皮圈中凹,干扰纤维运行速度,影响纱线条干质量。而且,由于纤维长度不同,在牵伸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不同,纤维的变速位置和变速路程不同,如果在牵伸时增加前钳口压力,放大浮游区距离,同样对纺纱质量不利。
本发明技术方案改变了现有中、后两对罗拉组成的简单牵伸后区,采用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从而提高总的牵伸倍数,能够有效地阻止纤维提早变速,改变了只有浮游区的后区牵伸工艺。使纤维变速点分布由后区向中钳口集中,前区向前钳口集中。后区改为长短皮圈弹性牵伸结构形式,利用皮圈摩擦力界布置的原理,将浮游区长度缩短,纤维变速点集中,未被控制的纤维数减少,后区纤维控制由单独的粗纱捻回改为粗纱捻回与长短皮圈弹性钳口装置,纤维控制得到进一步加强,降低纺纱不匀度,改善后区引导力,使纤维变速点正常,减少纱线粗细节,提高了纺纱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智德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智德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09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棉感复合纱线、加工方法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 下一篇:一种防腐抗老化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