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射空调无动力进风系统及进风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0248.3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5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李梦月;胡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钧富凰建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F24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雄;李海建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 空调 动力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辐射空调无动力进风 系统及进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辐射空调进风系统,是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的空气调节设备,它的主要 工作原理是将室外或室内的空气经过过滤、除湿等处理,并通过工质对其预 冷或预热后通过风机送至室内。
以制冷工况为例,将室外空气送至室内为例,进风口通过风管连接室外, 新风口直接连接室内,在风机的作用下,室外空气被抽进气腔,经过滤、除 湿和预冷后通过新风口进入室内。
目前,辐射空调进风系统并不能与辐射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辐射空调 进风系统的设备,不仅耗能,影响建筑物的美观性,而且运行噪音大,有些 辐射空调进风系统结构复杂,安装不便,而且使辐射空调系统的初期投资加 大。
因此,在保证辐射空调进风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设计、调整现有的 辐射空调进风系统,降低能耗、噪音,减少空间的占用和初期投资,简化辐 射空调系统的结构等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辐射空调无动力进风系统,其简 化了辐射空调系统的结构,减少了初期投资,占用空间小,能耗更低,适合 小户型的使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辐射空调无动力进风系统的进 风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辐射空调无动力进风系统,包括室外空调机组、设置 在室内的无动力新风装置以及第一换热器,所述无动力新风装置包括壳体和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换热器,所述室外空调机组通过管路系统与所述第 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接,以形成工质循环系统;所述无动力新风 装置的壳体的上部设有与室外环境相连通的第一风门和与室内环境相连通的 第二风门,所述无动力新风装置的壳体的下部位置设有与室外环境相连通的 第三风门和与室内环境相连通的第四风门,所述第一风门、所述第二风门、 所述第三风门以及所述第四风门均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无动力新风装置设置在室内的侧墙位置,且所述侧墙开设 有与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三风门相对应的进风口。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室内的屋顶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无动力新风装置通过所述管路系统相串 联或相并联。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无动力新风装置下方均设有接水盘。
优选地,设置于同一个房间内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无动力新风装置 形成一套空调末端,所述空调末端为多个,且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房间内,各 套所述空调末端均与所述室外空调机组通过管路系统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门、所述第二风门、所述第三风门和所述第四风门 处安装有滤芯。
优选地,所述无动力新风装置的壳体内部下部的所述第四风门位置旁边 设置有风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进风控制方法,基于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辐射空调无 动力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空调机组与所述第一风门、所述第二 风门、所述第三风门、所述第四风门的开启与闭合联动控制,当所述辐射空 调无动力进风系统处于夏季制冷工况时:
若要使所述辐射空调无动力进风系统处于单独新风除湿模式,则相应开 启所述无动力新风装置的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四风门,并相应关闭所述第 二风门和所述第三风门;
若要使所述辐射空调无动力进风系统处于单独室内回风除湿模式,则相 应开启所述无动力新风装置的所述第二风门和所述第四风门,并相应关闭所 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三风门;
若要使所述辐射空调无动力进风系统处于新风和室内回风混合除湿模 式,则相应开启所述无动力新风装置的所述第一风门、所述第二风门和所述 第四风门,并相应关闭所述第三风门;
当所述辐射空调无动力进风系统处于冬季采暖工况时:相应打开所述第 二风门和所述第三风门,并相应关闭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四风门;
当所述辐射空调无动力进风系统处于过渡季节,则相应开启所述无动力 新风装置的所述第一风门、所述第三风门、所述第四风门以及所述风扇,相 应关闭所述第二风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钧富凰建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大学,未经广西钧富凰建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02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