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古竹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0013.4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华龙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郭俊玲 |
地址: | 242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古竹 丰产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古竹丰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母竹选择;(2)母竹处理;(3)造林地选择;(4)整地;(5)栽植;(6)造林密度;(7)幼林管护;(8)林地管理;(9)追肥管理;(10)留笋养竹;(11)病虫害防治;(12)采伐等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古竹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黄古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又名黄壳竹、白壳竹、黄姑竹,学名:Phyllostachys angusta McClure;英文名:Narrowsheath bamboo。华东地区优良材篾用竹种,主产于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浙江中北部,平畈房前屋后习见栽培,在河漫滩和低山中下部也有分布;黄古竹秆高6~8m,径可达5cm,新秆被稀疏白粉,箨鞘乳白或带黄绿色,具稀疏小斑点,无毛,无箨耳和鞘口遂毛;箨舌甚发达,淡黄绿色,先端撕裂,具灰白色长纤毛;箨叶矛状至带状,绿色,边缘淡黄色,反转。笋期4月下旬。优良篾用竹种,其编纳的工艺品为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竹秆还可作钧鱼竿等用。
黄古竹有上述多种用途,其种植的经济效益好,但是因黄古竹历年来没有一套系统全面的丰产栽培方法,导致种植的黄古竹的产量低,成活率,植株的长势差异较大,主要还是跟栽植技术、施肥管理技术,造林 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息息相关,而现有的传统的栽植技术批量种植的黄古竹经济效益不高,成本高,不利于后续的大范围批量栽培,现有的造林成活率仅仅只有70%,保存率65%,发笋率>60%。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黄古竹栽培方法,该方法是一套全新的黄古竹栽培的方法,与现有技术想相比,该方法在栽植技术、施肥管理技术,造林 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等多个问题上做了系统的改进,提出一套合理且高效的黄古竹的丰产栽培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栽植的黄古竹成活率高、林分生长旺盛、产量高,提高了林地产出率,对发生的病虫害提出了全面系统的防治方法和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了黄古竹在成长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病虫害的威胁,大大提高黄古竹造林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黄古竹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母竹选择:在1~2年生且生长旺盛、分支较低健壮、匀称的竹林中选择母竹,母竹的胸径1.8~2.4cm;
(2)母竹处理:母竹挖好后立即去稍,去稍后秆高3~3.5m,枝下高小于2m,并且去稍后的母竹留枝4~8盘,顶部切口距最上1盘留枝5 cm~7 cm,呈马耳形或截平形,且平滑不开裂,即为留枝;留来鞭长>15 cm,去鞭长>20 cm,去鞭上应有5个以上健壮饱满的笋芽,即为留鞭;每株母竹根部必须带土,连同母竹的总重大于6.0kg,即为蓄土;
(3)造林地选择: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交通条件的选择;
(4)整地:包括砍灌、翻垦以及挖栽植穴;
(5)栽植:在2月下旬~3月下旬、梅雨季节前中期或10~11月份进行栽植,先将表土回填于穴底,回填厚度为栽植穴的1/5~1/4,将处理好的母竹土球置于栽植穴正中,保持竹鞭呈水平状态,土球表面与栽植穴上口面持平,每穴施腐熟有机肥10 kg或复混肥0.25kg,与回填土充分拌匀,填土时从四周向中间慢慢填塞,表土埋入下面,新土填在上面,分层踏实,使鞭根与土壤密接,在填土接近土球表面时一次性浇足定根水,再覆土至母竹周围成馒头形,栽植深度以比母竹原产地深度深5 cm~10 cm;
(6)造林密度:900株/hm2,株行距均为3.33 m;密植1 350株/hm2,株行距均为2.72m;
(7)幼林管护:包括套种、松土除草、施肥、浇灌排水、疏笋养竹;
(8)林地管理:包括垦复、松土除草、浇灌排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华龙,未经徐华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0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米套种紫色甘薯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苎麻机械化冬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