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8967.1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4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佰峰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何龙其 |
地址: | 2217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梨小食心虫 防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梨树病虫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梨小食心虫的生态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Busck),卷蛾科小食心虫属的一种昆虫。幼虫为害果多从萼、梗洼处蛀入,早期被害果蛀孔外有虫粪排出,晚期被害多无虫粪。幼虫蛀入直达果心,高湿情况下蛀孔周围常变黑腐烂渐扩大,俗称"黑膏药"。苹果蛀孔周围不变黑。李幼果被害易脱落,李果稍大受害不脱落,蛀食桃李杏多为害果核附近果肉。一代、二代幼虫危害樱桃、桃树嫩梢多从上部叶柄基部蛀入髓部,向下蛀至木质化处便转移,蛀孔流胶并有虫粪,被害嫩梢渐枯萎,俗称"折梢"。
随着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变化,梨小食心虫的抗性愈来愈强,已成为限制梨产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梨树产业高产、高效、安全、健康发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梨小食心虫的生态防治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果园的果树上挂性引诱剂,再喷洒防治病虫害的农药,最后喷洒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农药;所述农药有四种,分别为苦参碱和BT的混合液,短稳杆菌和BT的混合液,短稳杆菌和核形多角体病毒的混合液,核形多角体病毒和苏云氏金杆菌的混合液;该四种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农药互相交替喷洒。
进一步的,在果树上挂性引诱剂的时间为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
进一步的,在果树上挂性引诱剂的高度为1.5m。
进一步的,在果树上挂性引诱剂的密度为每亩地6-8处。
进一步的,喷洒防治病虫害农药的时间为每年的5月上旬至中旬。
进一步的,所述防治病虫害的农药为2000倍25%灭幼脲3号和1500倍4.5%高效氯氰菊脂的混合液。
进一步的,喷洒防治梨小食心虫农药的时间为每年的6月上旬至梨成熟。
进一步的,喷洒防治梨小食心虫农药的周期为15-20天喷洒一遍。
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四种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农药互相交替喷洒,且每隔15-20天喷洒一次,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三年的试验结果,防治梨小食心虫高达99.86%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名词解释
BT是细菌性杀虫剂苏云金杆菌。
一种梨小食心虫的生态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果园的果树上挂性引诱剂,再喷洒防治病虫害的农药,最后喷洒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农药。
在果树上挂性引诱剂的时间为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在果树上挂性引诱剂的高度为1.5m。
在果树上挂性引诱剂的密度为每亩地6-8处。
喷洒防治病虫害农药的时间为每年的5月上旬至中旬,即早、中熟梨套袋前。
所述防治病虫害的农药为2000倍25%灭幼脲3号和1500倍4.5%高效氯氰菊脂的混合液。
喷洒防治梨小食心虫农药的时间为每年的6月上旬至梨成熟,每年进入6月以后,即为防治梨小食心虫应把握的关键时期:此时桃园桃梢顶端刚出现折梢并伴有“青枯、萎蔫”现象时,作为梨园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最佳时期。
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农药有四种,分别为苦参碱和BT的混合液,短稳杆菌和BT的混合液,短稳杆菌和核形多角体病毒的混合液,核形多角体病毒和苏云氏金杆菌的混合液。
所述的四种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农药互相交替喷洒。
喷洒防治梨小食心虫农药的周期为15-20天喷洒一遍。
本发明将四种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农药互相交替喷洒,且每隔15-20天喷洒一次,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三年的试验结果,防治梨小食心虫高达99.86%以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佰峰,未经李佰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89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