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纺织整染抗菌助剂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7485.4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4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彭娜;温观慧;谭美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绿浪助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11 | 分类号: | D06M15/11;D06M15/263;D06M11/46;D06M11/76;D06M11/42;D06M15/333;D06M11/83;D06M15/2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67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纺织 抗菌 助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纺织整染抗菌助剂。
背景技术
浆料使纱条表面被覆一层光滑、耐磨、柔韧且有一定强度的浆膜,令纱条表面的缠绕纤维紧贴纱条的主干,降低纱条表面的摩擦系数,同时使部分浆液渗入纱线内部,增加纤维之间的粘附力,提高纱线的抗拉强度,以适应织造过程中的大张力、中打纬,减少断头提高效率。
纺织浆料发展到时至今日,已经不能满足各种各样的纱线品种以及浆纱工艺的要求,传统的三大浆料体系PVA、聚丙烯酸、变性淀粉,无论怎么优化组合,缺陷仍然十分明显。PVA由于在退浆后存在于浆液中难于降解,目前行业协会已经明确提出在上浆工艺中要少用或不用PVA,即使暂时抛开环保上浆的因素,行业也不能再将PVA即聚乙烯醇,视为“万能浆料”了,因为在高档细支高密的纱线上浆过程中,PVA的先天高强力反而成为一种制约因素,很多时候降低了织机效率。丙烯酸类浆料由于原料价格因素,越来越不具备性价比优势,且浆膜太软,并存在吸湿再粘的风险,在现有浆料格局中,逐渐沦为配角。变性淀粉由于浆膜脆硬,对纱线粘附力有限,使其虽然具有环保优势,但是在上浆中却无法单独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性纺织整染抗菌助剂,有利于降低环境负荷,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粘附力适中。
一种水性纺织整染抗菌助剂,其配方包括:淀粉20-300份、纳米材料20-50份、颜料9-20份、水性引发剂2-5份、无机抗菌剂10-15份、分散剂5-8份、油墨50-80份和乳液15-19份。
所述淀粉采用含水量为8-18%的淀粉溶液。
所述纳米材料采用光触媒材料,所述纳米材料粒径为100-300nm。
所述纳米材料采用纳米二氧化钛,所述二氧化钛采用锐钛型二氧化钛,粒径为150-200nm。
所述水性引发剂采用过氧化氢、带有Fe2+的过氧化氢、带有亚硫酸氢盐的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甲酸、过氧乙酸、过硫酸铵、过硫酸钠或过硫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无机抗菌剂采用陶瓷为基底的银离子抗菌剂、氧化锌、氧化铜、磷酸二氢铵、碳酸锂中的一种。
所述无机抗菌剂采用纳米银抗菌剂,单质银粒径为25-30nm。
所述乳液采用苯丙乳液。
所述分散剂采用均聚物、氧化均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分散剂采用聚乙烯蜡,分子量为2000-3000,软点在102-10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的石墨片状结构,与纺织品的吸附性较好,还能使得助剂耐磨,还可作为助剂的抗静电剂。
2、本发明采用的纳米材料以光触媒材料为主,具有良好的接触性抗菌作用,能够起到抗菌效果长期有效,实用性强。
3、本发明提供的产品有利于降低环境负荷,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粘附力适中。
4、本发明无毒、无味、无腐蚀性,不易燃,属环保性产品,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水性纺织整染抗菌助剂,其配方包括:淀粉20份、纳米材料20份、颜料9份、水性引发剂2份、无机抗菌剂10份、分散剂5份、油墨50份和乳液15份。
所述淀粉采用含水量为8%的淀粉溶液。
所述纳米材料采用纳米二氧化钛,所述二氧化钛采用锐钛型二氧化钛,粒径为150nm。
所述水性引发剂采用过氧化氢。
所述无机抗菌剂采用碳酸锂。
所述乳液采用苯丙乳液。
所述分散剂采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实施例2
一种水性纺织整染抗菌助剂,其配方包括:淀粉300份、纳米材料50份、颜料20份、水性引发剂5份、无机抗菌剂15份、分散剂8份、油墨80份和乳液19份。
所述淀粉采用含水量为18%的淀粉溶液。
所述纳米材料采用纳米二氧化钛,所述二氧化钛采用锐钛型二氧化钛,粒径为200nm。
所述水性引发剂采用带有亚硫酸氢盐的过氧化氢。
所述无机抗菌剂采用氧化铜。
所述乳液采用苯丙乳液。
所述分散剂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绿浪助剂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绿浪助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74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