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寿命耐干转转子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6103.6 | 申请日: | 2016-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4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华;鲁志康;沈红卫;何绍木;卢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C29/04 | 分类号: | F04C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40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寿命 转转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长寿命耐干转转子泵。
背景技术
转子泵又称胶体泵、凸轮泵、三叶泵、万用输送泵等,转子泵属于容积泵。它是借助于工作腔里的多个固定容积输送单位的周期性转化来达到输送流体的目的。转子是泵用来输送流体的关键部件,转子旋转与泵体和泵盖摩擦生热,全靠转子输送的动态流体把这些热量带走,一旦流体被抽干或者接不上,操作工如果没有发觉,不及时关机,用不了几分钟,由于缺少了流动液体带走热量,密封装置、转子等好多零件都会被摩擦积累的热量烧坏,泵就得维修或更换,这种现象在不能间断的化工厂里尤其麻烦,操作工需要时刻监控泵的抽吸状态,连上厕所都要有替班轮换,非常不方便,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长寿命耐干转转子泵,克服了传统转子泵严禁脱液空转的技术局限性,使用寿命大幅延长,且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使用户在同等投入的前提下,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减少泵类的连续投入及设备的更换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长寿命耐干转转子泵,包括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泵体和泵盖,所述泵体内设有上下配合分布的两个转子,两个转子分别通过上转轴和下转轴驱动,所述泵体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泵体后端设有油箱盖,泵体和油箱盖合拢形成内置润滑油的油腔,泵体内部后端设有与其内壁配套的8字形的后耐磨板,所述泵盖内设有与其内壁配套的8字形的前耐磨板,所述前耐磨板和后耐磨板的内部均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将前耐磨板和后耐磨板均形成前壁和后壁,前壁和后壁的厚度相等,前壁的厚度与第一空腔的厚度的比值为2:3~1:1,所述第一空腔内靠近前耐磨板和后耐磨板的边缘处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空腔内位于前耐磨板的上下部中心处均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两端分别连接前耐磨板的前后壁和后耐磨板的前后壁,所述前耐磨板和后耐磨板上均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穿过第一支撑柱的中心,通孔内穿设第一螺钉将前耐磨板和后耐磨板分别固定在泵盖和泵体上,所述前耐磨板的上部中心处的第一螺钉外围设有贯穿前耐磨板的后壁和对应的第一支撑柱的进油流道,所述进油流道的出口位于对应的第一支撑柱的外壁上,所述前耐磨板的第一空腔上部设有贯穿泵盖的外出油流道,所述外出油流道连通前耐磨板的第一空腔,所述后耐磨板的第一空腔上部后方设有贯穿泵体后壁和后耐磨板后壁的内出油流道,所述内出油流道连通后耐磨板的第一空腔,所述泵体的环向内壁上设有上下对称分布的弧形的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所述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将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均形成上壁和下壁,上壁和下壁的厚度相等,上壁的厚度与第二空腔的厚度的比值为2:3~1:1,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抵接在上耐磨板的上下壁和下耐磨板的上下壁的第二支撑柱,所述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上贯穿设有将其固定在泵体内壁的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穿过第二支撑柱的中心,所述上耐磨板的下壁的上端中心设有连通其第二空腔的上进液孔,所述下耐磨板的上壁的两端设有连通其第二空腔的下进液孔,所述上转轴内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上设有一个通道入口和两个通道出口,所述通道入口位于油腔内的上转轴的外壁上,一个通道出口位于后耐磨板的第一空腔内的上转轴的外壁上,另一个通道出口位于上转轴靠近前耐磨板侧的端部中心处,所述油腔内设有油泵,所述油泵上设有两个进油管和一个出油管,一个进油管穿过内出油流道伸入后耐磨板的第一空腔内,另一个进油管从外部穿入外出油流道伸入前耐磨板的第一空腔内,两个进油管在油腔内汇合。
所述后耐磨板的上下部中心设有供上转轴和下转轴穿过的轴孔。
所述轴孔前侧的上转轴和下转轴上套设唇式密封圈,所述唇式密封圈上设有三个与后耐磨板的前壁过盈配合的密封唇。
所述轴孔后侧的上转轴和下转轴上套设轴套,所述轴套后侧卡设动环,所述动环后端抵接有静环,所述静环后端抵接有弹簧,静环和弹簧上下侧分别通过密封座和压板压接,所述密封座和压板后侧通过压盖压紧。
所述油箱盖外壁环向设有散热片。
所述前耐磨板外缘和泵盖内壁之间设有胶垫,所述后耐磨板外缘和泵体内壁之间设有胶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耐磨板和下耐磨板可以在自身的第二空腔内存储泵运行中带来的流体,在流体被抽干或者接不上时短时间内加强对转子外缘周向的冷却效果,油腔内的润滑油从通道入口进入,沿着通道从两个通道出口分别流入前耐磨板和的后耐磨板的第一空腔内,在流体被抽干或者接不上时加强对转子的两端面的冷却效果,能做到对转子、泵体和泵盖的全方位保护,油泵的设置加强了换油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61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扇
- 下一篇:气缸及具有其的回转式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