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管泡壳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5524.7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3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兆廷;陈英;孙秀方;宋海泉;黎昌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东旭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1/33 | 分类号: | H01J61/33;H01J61/34;H01J61/35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赵正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双管泡壳。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气体放电灯的泡壳是采用单环形结构,发光面积小,发光效率低。
电子镇流器产生高频能量,通过耦合器线圈在放电腔中感应交变磁场,反过来又诱发电场,使灯泡内的气体雪崩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后,与汞原子碰撞,使汞原子激发到更高能级上,激发的汞原子从较高能级上返回基态时,发出紫外光子,紫外光子激发泡壳内壁的荧光粉,产生可见光。但现有气体放电灯发光面积小,发光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面积大、发光效率高的双管泡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管泡壳,包括外环形泡壳和位于外环形泡壳内的内环形泡壳;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之间通过两个直管泡壳相连。值得说明的是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是位于同一个水平面的。
进一步地,两个直管泡壳处于同一直线上。
再进一步地,每个直管泡壳外部均套接有一个耦合器,且两个耦合器的参数、方向、绕线方法均相同。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均为圆形泡壳或矩形泡壳。
另外,所述外环形泡壳、内环形泡壳、直管泡壳为一体结构,且由玻璃制作而成。
此外,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同中心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改变发光回路,增大发光面积,提高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气体放电灯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外环形泡壳,2-内环形泡壳,3-直管泡壳,4-耦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2、3所示,一种双管泡壳,包括外环形泡壳1和位于外环形泡壳内的内环形泡壳2;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之间通过两个直管泡壳3相连。
具体地,两个直管泡壳处于同一直线上;且在每个直管泡壳外部均套接有一个耦合器4,且两个耦合器的参数、方向、绕线方法均相同。其中耦合器上的线圈直接与电子镇流器相连。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电子镇流器产生高频能量,通过耦合器线圈在放电腔中感应交变磁场,反过来又诱发电场,本发明泡壳有两条电场回路,使灯泡内的气体雪崩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后,与汞原子碰撞,使汞原子激发到更高能级上,激发的汞原子从较高能级上返回基态时,发出紫外光子,紫外光子激发泡壳内壁的荧光粉,产生可见光。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同中心轴。具体地,所述外环形泡壳和内环形泡壳均为圆形泡壳或矩形泡壳。通过选择圆形泡壳和矩形泡壳,制作简单、方便,降低生产难度。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提高本发明的稳定性,所述外环形泡壳、内环形泡壳、直管泡壳为一体结构,且由玻璃制作而成;采用传统的方式即可实现一体结构,故在此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泡壳的面积增大,同等功率的驱动下,其电子与汞原子碰撞几率增大,紫外光子数量增多,碰撞荧光粉后产生的可见光变多,从而提高了整灯光效。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发明。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发明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发明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东旭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东旭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55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磁位置检知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