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分级省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3195.2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6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静江;郑雪瑞;黄成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 | 分类号: | G06F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智能 终端设备 分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分级省 电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如智能 手机、平板电脑等等;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智能终端设备待机时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在电资源缺乏的地方,用户迫切的需要具备更长待机时间的对智能终端设 备。
如今,现有技术对于延长续航的设计主要分两个方面:一、增大电池容量, 二、让设备更加的省电;但是,由于增大电池容量往往会导致设备体积的增加, 同时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也没有很好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让设备更加 省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加之针对现有终端芯片的功耗居高不下,以及操作系统 越来越庞大所带来的高功耗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分级 省电方法,采用电量计设计的方式,实时按照分级的形式分配电量,在使用智能 终端时,如果遇到功耗过高的情况下,可以启动省电方案,降低工作电流,避免 电量过度使用,从而达到延长续航的能力。
上述的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分级省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数据,具体为采集每个模块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数据,每种状态 采集100次;
S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平均值处理,从而得到基准值;
S3、将处理后的数据录入数据库;
S4、系统启动;
S5、进行启动后的准备工作;
S6、电量数据初始化,并读取步骤S3数据库的数据;
S7、监控模块实时用电量,并判断工作电流是否高于基准值,如工作电流高 于基准值,则进行步骤S8,否则进行步骤S12;
S8、判断工作电流与基准值之间的差值;如该差值大于200mA,则进行步 骤S9;如该差值介于100mA与200mA之间,则进行步骤S10;如该差值介于 50mA与100mA之间,则进行步骤S11;
S9、进入三级省电模式;
S10、进入二级省电模式;
S11、进入一级省电模式;
S12、不启动省电模式。
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S9中的三级省电模式通过JNI和Shell技术对CPU 设备节点进行读写操作,重写CPU调控模式为PowerSave模式。
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S10中的二级省电模式根据后台进程的优先级和耗电 严重程度综合运算,强制清除优先级低且高功耗进程。
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S11中的一级省电模式通过光传感器获得实时环境光 强度,再通过指令控制背光芯片,从而调整背光亮度。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分 级省电方法,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延长智能终端设备的使用时长,从而 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 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 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分级省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 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记载了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分级省电方法,主要 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每个模块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数据,每种状态采集100次;
S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平均值处理,从而得到基准值;
S3、将处理后的数据录入数据库;
S4、系统启动;
S5、进行启动后的准备工作;
S6、电量数据初始化,并读取步骤S3数据库的数据;
S7、监控模块实时用电量,并判断工作电流是否高于基准值,如工作电流高 于基准值,则进行步骤S8,否则进行步骤S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31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