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伪基站的方法、终端、数据处理器以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2527.5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6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申珉宇;张云勇;张尼;曲大林;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8 | 分类号: | H04W12/08;H04W24/08;H04W36/08;H04W36/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王康;栗若木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基站 方法 终端 数据 处理器 以及 系统 | ||
一种检测伪基站的方法、终端、数据处理器以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终端切换到基站后记录该基站的信息,所述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身份标识ID、基站的经纬度;所述基站身份标识ID包括:基站的位置区码LAC和小区标识CellID;终端根据预设时间段内记录的基站信息筛选出可疑伪基站;终端将本次筛选出的新的可疑伪基站以及本终端标识发送给数据处理器;所述数据处理器从接收的来自各个终端的可疑伪基站数据中确定伪基站。上述技术方案可避免伪基站被漏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伪基站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伪基站的方法、终端、数据处理器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是具有合法运营资质的电信网络运营商部署的网络基础设施。通过提供无线信号覆盖,基站为用户终端提供无线网络通信服务。
然而,为了获取不当得利,移动通信网络中出现了伪基站。伪基站在工作时,通过增大其信号强度,使其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终端选择并驻留。伪基站通过设置位置区参数,迫使终端发起位置区更新,获取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及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MEI(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信息。伪基站甚至还能够假冒信令,强制用户接收短信信息。
上述这些伪基站的行为严重侵害了用户利益:
(1)欺骗移动终端在伪基站驻留,导致移动终端脱离正常服务网络,造成移动终端无法进行主被叫服务,影响移动终端用户的正常通信;
(2)伪基站的信号强度大于合法基站,导致移动终端频繁在伪基站和合法基站间切换,浪费无线资源;
(3)伪基站骗取IMSI及IMEI信息,进而可利用所述信息对移动终端用户进行窃听、位置跟踪,威胁了移动终端用户的隐私和安全;
(4)强制移动终端用户接收短信信息,由于短信信息数量任意、内容任意,降低了移动终端用户的体验。
相关技术中的检测伪基站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在3G/LTE系统中,通过对全球用户识别卡(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USIM)、3G/LTE系统终端、接入网、核心网全套设备的升级换代以及新的标准规范\协议的制定,实现网络与移动终端间的双向鉴权并实现信令消息的完整性保护。
在该方法中,USIM卡与归属网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SS预先存储共享根密钥K,HLR/HSS根据根密钥K计算生成AUTN,并将该根密钥K下发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侧的USIM基于所述根密钥K同样生成AUTN,并与接收到的AUTN做比较,从而判断网络设备的合法性。
但是现有的GSM系统并不支持该方法,要实现该方法,必须对现有的GSM系统的SIM卡、终端、接入网、核心网等设备进行改造,代价巨大。
2)在移动终端侧安装用于识别伪基站发送的垃圾短信的应用程序。
该方法中,移动终端在收到伪基站发送的短信后,根据垃圾短信的识别模型对短信进行分析。
由于垃圾短信内容、格式更新快,识别模块无法做到100%拦截垃圾短信;其次,由于该方法是在收到伪基站发送的短信后进行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伪基站已获取了IMSI及IMEI信息。
3)运营商通过信令检测对现网进行分析、排查
由于大部分伪基站是流动式的、且分布零散,运营商很难现场实时捕捉到伪基站信息。并且,伪基站能够自动检测临区频点、并且可以随时修改频点和位置区码LAC,使得运营商采用通过删除伪基站广播频点的方式来治理伪基站收效不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25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