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境友好型智能手机自修复材料及用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2469.6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4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彭贵明;陈华平;徐霞;李林富;雷礼强;王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棉县亿欣钙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00 | 分类号: | C09J1/00;C09J11/06;C09J1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瑞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68 | 代理人: | 徐健 |
地址: | 6254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境友好 智能手机 修复 材料 用法 | ||
一种环境友好型智能手机自修复材料及用法,属于修复材料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修复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石墨烯1‑2份纳米碳酸钙、0.5‑2份离子液体、0.5‑5份稀释剂100份。本发明是一种透明的、具有压电特性以及一定力学性能的复合材料,该材料用于破损的电子触摸屏的修复,能够快速修复智能手机玻璃触摸屏由于碰撞、撞击等所形成的破损与裂缝,且该材料环境友好,作用持久,对智能手机使用人员无毒害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型智能手机自修复材料及用法,属于修复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当下最为普及的“家用电器”,几乎人手一个。权威部门预计,2015年我国智能手机产量将突破5.5亿部。眼下,智能手机已经可以替代绝大部分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的工作,如上网浏览、交友聊天、收发邮件、简单的编写材料等。智能手机一般都配玻璃触摸屏,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同时也带来了十分易碎的弊端。即现在的智能手机远没有曾经的功能手机“皮实”。智能手机触摸屏根据原理主要可以分为电容式、电阻式等两大类。这两类虽然原理不一样,但其相同的地方都是将手指按压屏幕的动作转化为电信号,进而由控制器送到CPU端,由驱动程序转化到屏幕上的坐标值,而完成点选的动作,并呈现在屏幕上。传统的保护触摸屏的方法是贴一层保护膜,一般是钢化玻璃膜或者高分子复合保护膜。贴膜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弊端在于:还是不能避免触摸屏的破碎;贴了膜以后会使触摸屏的反应变得迟钝。所以一旦智能手机触摸屏破损以后就很难修复,往往智能更换。这就每年会造成大量的损失。
石墨烯是一种完全透明的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的特性。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
离子液体,顾名思义,就是完全由阴阳离子所组成的,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盐类化合物。与传统的固体盐不同,以液体状态存在的熔融盐分子具有可设计性,不同的阴阳离子能够组合出种类繁多的离子液体。通过选择不同的阴阳离子,或者直接引入特定的官能团进行修饰,对离子液体的性质,如熔点、粘度、疏水性进行调整,来满足不同的需要。离子液体因为没有明显测得的饱和蒸汽压,因而使用离子液体比使用传统的化学溶剂更加符合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理念。离子液体具有可设计性,通过调整不同的阴阳离子对,能够设计出种类不同,满足不同需要的专门离子液体来。
另外,具申请人所知以及新闻报道,现有技术的屏幕修复材料一般为特制胶水,其通过胶合的方式修复屏幕裂缝或破损,其不足之处是:1)该类胶黏剂一般为有机胶黏剂,其制备、使用有一定污染;2)修复后的屏幕,性能受限;3)修复材料制备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环境友好型智能手机自修复材料,是将石墨烯、纳米碳酸钙与某种特定的离子液体进行组合以后,可以得到一种透明的,具有压电特性以及一定力学性能的复合材料,该材料用于破损的电子触摸屏的修复,能够快速修复智能手机玻璃触摸屏由于碰撞、撞击等所形成的破损与裂缝,且该材料环境友好,作用持久,对智能手机使用人员无毒害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材料的制法和用法。
本发明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环境友好型智能手机自修复材料,其特征是,所述自修复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而成:
其中,所述离子液体的化学式为
其中,n=1‐10,优选的n=1‐5。
所述的石墨烯优选为非氧化性石墨烯,所述非氧化性石墨烯是采用微波分离技术,在石墨片层间通过微波能量逐渐渗透插层剂制成,使石墨烯片层逐渐剥离无需经过石墨烯氧化阶段。其为现有技术产品,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或者按照现有技术制备。
本发明中,所述的纳米碳酸钙的平均粒径为10‐100纳米,所述的稀释剂为乙醇与水的任意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棉县亿欣钙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石棉县亿欣钙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24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地型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 下一篇:地埋式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