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袋式重力营养供应管路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2088.8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6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蔡娟;周娜;甄文亚;齐晓宇;郭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吴小灿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重力 营养 供应 管路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袋式重力营养供应管路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牙颌面畸形患者采用正颌外科、正畸联合治疗的方式改变其容貌和咬 合关系。患者术后须颌间弹性牵引固定3~4周,以帮助患者神经肌肉改建,适应新的咬合动 力平衡。由于术后口内伤口、颌间牵引、伤口疼痛以及口颌系统功能的改变,尤其术后一周 内颌面部肿胀明显,使患者不能咀嚼,限制了患者经口腔进食及进食量;而正颌外科患者术 后软硬组织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如进食量达不到机体需求,将影响患者康复时间,增 加住院天数。为满足术后患者营养需求,促进患者尽早康复,需要针对正颌手术患者采取术 后经鼻胃管鼻饲流食5~7天进行肠内营养。目前,临床上一般使用一次性(简称袋式重力) 肠内营养供应管路,通过鼻饲的方法(胃管接头把胃管通过鼻腔送到患者胃中,胃管是由鼻 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往胃内注入液体以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 以满足患者机体需求。但临床部分患者因手术后留置胃管会出现咽喉疼痛、异物感、恶心、 呕吐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舒适度。如果出现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致使患者发生误吞误吸的 潜在危险。患者还易因胃管不耐受,常自行拔除胃管,出现意外拔管现象,从而导致非计划 性拔管率增加,影响护理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保留胃管鼻饲存在的患者舒适度和安全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袋式重力营养供 应管路及应用,能使患者尽早拔除胃管,直接经口腔进食,依据重力作用,可控制流速,保 证患者进食量,提高患者舒适度,保障患者安全,以满足患者营养和机体需求,早日康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新型袋式重力营养供应管路,包括储液袋、软管、流量调节器、滴管、开关卡; 所述储液袋用于盛装营养制剂或流食,所述软管的首端与储液袋的下端口连通,用于输送营 养制剂或流食,所述开关卡、滴管、流量调节器依次设置在软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 的末端为口腔进食端口,用于直接置入患者口腔内,经滴管将营养制剂或流食滴注入口腔, 通过口腔直接进食营养制剂或流食;所述开关卡和流量调节器用于根据患者的吞咽能力控制, 调整营养制剂或流食的滴速。
2.所述软管长度146~155cm。
3.所述软管的内径2.6mm,外径3.8mm。
4.所述软管采用医用PVC材料,可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
5.所述软管的末端设保护套。
6.所述储液袋的上端口具有上盖和悬挂环。
7.所述滴管为茂菲氏滴管。
8.一种新型袋式重力营养供应管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袋式重力营养供应管 路应用于正颌外科手术或其他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口内有伤口、需颌间牵引的患者经口腔直 接进食。
9.口内有伤口患者将软管末端置于口腔舌侧,接近舌根;颌间牵引患者从双侧后磨牙间 隙或缺失牙位间隙插入口内约2~3cm,接近舌根,或将软管末端置入口腔左或右颊侧。
10.一种新型袋式重力营养供应管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还可应用于其他由于颌面部 外伤、手术、牙列缺失等不能咀嚼进食的患者。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袋式重力营养供应管路及应用,无需鼻饲,直接经口腔进食,依 据重力作用,可控制流速,能满足正颌术后患者进食量,提高患者进食舒适度,保证了患者 营养和机体需求,可以减少患者输液天数和输液量,尽早康复。并且易于护士和患者操作, 尤其是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吞咽能力,自行控制滴速,即保证患者安全,又可使患者参与自 我护理,自我康复。同时不增加患者费用,也减轻了护士劳动强度,降低了护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未经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20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