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天然气回收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0590.5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5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吕忠林;林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5/06 | 分类号: | F17C5/06;F17C13/00;F24H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天然气 回收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天然气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渐增长,国内的液化天然气应用处于蓬勃发展中。对于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LNG液化工厂,由于LNG储罐、输送管道不可避免要吸收外部热量,产生了大量的低温天然气。如果不能有效的回收利用低温天然气,直接将其排放大气,不但造成环境的污染,也造成能源的浪费。
目前,在LNG接收站,传统的低温天然气回收工艺主要采用直接加压输出工艺和再冷凝工艺。直接加压输出工艺是采用低温天然气压缩机,将低温低压天然气加压到常温高压状态,直接输送到站外燃气管网。再冷凝工艺是将低温的天然气加压、再从LNG储罐抽取LNG,两者按一定比例在再冷凝中直接换热,将低温天然气再次液化,输送到高压泵加压气化。这两种工艺中,低温天然气压缩机是低温天然气回收利用的关键设备,关系到主体设备——LNG储罐的正常安全运行。目前一般采用低温无油往复式或迷宫式压缩机,国内压缩机制造厂尚无设计、制造该类压缩机的成熟经验,主要依赖进口,设备生产周期长,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温天然气回收处理装置,制造成本较低,有效节省资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温天然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换热器和天然气压缩机,还包括保温水箱和高压缓冲罐,换热器内沿轴线方向设置金属隔板,该金属隔板将换热器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气腔和水腔,换热器的气腔的进气端与低温天然气管道连接、出气端与天然气压缩机连接,换热器的水腔的进水端通过管路与保温水箱上部连接、出水端通过管路与保温水箱下部连接,保温水箱下部还设有进水管。
所述换热器内的金属隔板上朝向气腔的表面设有导热片。
所述高压缓冲罐还连接有放散塔,该放散塔与高压缓冲罐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隔离阀。
所述保温水箱内设有电加热器。
所述保温水箱内还设有水位检测器和温度传感器,水位检测器位于保温水箱的热水出口上方。
所述换热器内的金属隔板为铝材料制成。
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电磁阀。
本发明将低温天然气加热为常温天然气以重新供下游管网使用,并且利用天然气压缩机产生的烟气余热进行热水制取,同时将该热水作为换热器的热源,并且还可以为外界提供热水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管路连接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低温天然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换热器1和天然气压缩机6,还包括保温水箱和高压缓冲罐8,换热器1内沿轴线方向设置金属隔板2,该金属隔板2将换热器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气腔4和水腔5,换热器1的气腔4的进气端与低温天然气管道连接、出气端与天然气压缩机6连接,换热器1的水腔5的进水端通过管路与保温水箱上部连接、出水端通过管路与保温水箱下部连接,保温水箱下部还设有进水管12。金属隔板优选用铝材料制成,具有更好的导热性。换热器1内的金属隔板2上朝向气腔的表面设有导热片3,利用该导热片,可以使水腔中的热能更加快速和均匀的传递到气腔中。
此外,高压缓冲罐8还连接有放散塔7,该放散塔7与高压缓冲罐8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隔离阀。打开隔离阀,即可将高压缓冲罐内的气体输送到放散塔中,在放散塔中进行放散,确保高压缓冲罐内的压力不会过高。
保温水箱内设有电加热器11,确保当保温水箱内的水的温度低时可以启动该电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使水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保温水箱内还设有水位检测器9和温度传感器10,水位检测器位于保温水箱的热水出口上方。通过该温度传感器实时的检测水的温度,并且水位检测器则可以实时检测保温水箱内的水量是否充足,如果水量少,则可以打开进水管向保温水箱输入自来水。进水管上设有电磁阀,实现自动化打开和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05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