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洪抢险用钢筋笼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08959.9 | 申请日: | 2016-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栾振辉;郑猛;刘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洪抢险 钢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笼,具体地说是一种抗洪抢险用钢筋笼。
背景技术
在抗洪抢险中,需要对决口的堤坝进行封堵,通常情况下,采用石块或者砂土(通常情 况下,将砂土装入尼龙袋中,下同)进行堵塞。但是,在洪水较大、水流较急时,石块和砂 土会很快被洪水冲走,很难对决口的堤坝实施有效的封堵,进而导致堤坝产生更大的决口, 造成人们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在抗洪抢险中,快速有效地封堵决口的堤坝,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洪抢险用钢筋笼, 用于解决洪水较大、水流喘急情况下,小石块和砂土不易封堵堤坝缺口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抗洪抢险用钢筋笼为一正四面体,由4个 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网架组装而成;等边三角形网架的边框由螺纹钢筋焊接而成,边框中间焊 接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中的钢筋为普通圆钢筋,其直径为边框螺纹钢筋的三分之一左右;所 述等边三角形网架的每个边框上焊接2个凸块,凸块为一方形结构,凸块正中间开一孔,凸 块距三角形顶端的距离为三角形边长的三分之一左右,凸块的一个面与所在边框平齐,并与 等边三角形网架所在平面呈30°夹角,每个等边三角形网架上有6个凸块,其倾斜的方向一致, 以便与相邻等边三角形网架正确组装;组装时,先将3个等边三角形网架的边框依次对齐, 使得相邻边框上凸块的孔对准,然后用螺栓固定,形成一个三棱锥,最后,用另一个等边三 角形网架将三棱锥的底盖上,并将它们分别用螺栓固定,即形成一个正四面体。
用本发明抗洪抢险用钢筋笼封堵决口的堤坝时,可以直接将其抛入堤坝决口处的上方, 然后抛撒石块和砂土,也可以将石块和砂土装入本发明抗洪抢险用钢筋笼中,然后抛入堤坝 决口处的上方,再抛撒石块和砂土,直至封堵住堤坝决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正四面体结构,易于插入泥土中,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不 易被洪水冲走,能有效地挡住石块和砂土,快速封堵堤坝缺口。同时,等边三角形具有结构 的对称性,易于进行规模化生产和自动化生产。本发明抗洪抢险用钢筋笼可以现场组装,其 中等边三角形网架便于运输和储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等边三角形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等边三角形网架,2.螺母,3.弹簧垫圈,4.平垫圈,5.螺栓,6.U形卡,11. 边框,12.钢筋网片,13.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 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图2及图3,一种抗洪抢险用钢筋笼为一个正四面体,由4个相同的等边三角 形网架(1)组装而成;等边三角形网架(1)的边框(11)由螺纹钢筋焊接而成,螺纹钢筋 的长度为1500mm,直径为20mm;边框(11)中间焊接钢筋网片(12),钢筋网片(12)中的 钢筋为普通圆钢筋,其直径为6mm;所述等边三角形网架(1)的边框(11)的每条边上焊接 2个凸块(13),凸块(13)为30×30mm的正方形钢板,钢板厚度为10mm,凸块(13)正中间 开一孔,孔的直径为10mm,凸块(13)距三角形顶端的距离为400mm,凸块(13)的一个面 与所在边框(11)平齐,并与等边三角形网架(1)所在平面呈30°夹角,每个等边三角形网 架(1)上有6个凸块(13),其倾斜的方向一致,以便与相邻等边三角形网架(1)正确组装; 组装时,先将3个等边三角形网架(1)的边框(11)依次对齐,使得相邻边框(11)上凸块 (13)的孔对准,然后用M8的螺栓(5)穿过两个凸块(13),穿上平垫圈(4)和弹簧垫圈 (3),用螺母(2)固定,形成一个三棱锥,最后,用另一个等边三角形网架(1)将三棱锥 的底盖上,并将它们依此用螺栓(5)、平垫圈(4)、弹簧垫圈(3)和螺母(2)固定,即形 成一个正四面体。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8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