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的复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07986.4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9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兵;施小兵;桑劲鹏;谢宁;邱长权;刘晓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5/06 | 分类号: | B61K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蔡晶晶 |
地址: | 21003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轨道车辆的复轨方法,属于铁道车辆运用维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铁路客车线路上或工厂库段内由于牵引或线路问题等脱轨后,依靠铁路起重机起吊或传统的起吊法将车辆复轨,同时出现隧道或空间狭小区域脱轨,复轨工作更是工作强度大成本高、等待周期长而且效率低下。
经检所发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279484U公开了一种矿用电机车复轨装置,其包括连接座、螺杆、工业脚轮和加力杆,加力杆和工业脚轮分别连接于螺杆的上、下端,螺杆穿过连接座的外侧与其连接为一体,连接座的内侧通过牵引销与矿用电机的牵引座连接,连接座的外侧连接有螺杆、工业脚轮及加力杆的装配件。通过旋转加力杆调节螺杆的升降来带动连接座向上运动,从而通过机车的牵引座带动机车上升到一定高度,调节好工业脚轮的方向。然后用坑木等撬杆撬动机车往轨道方向,当机车的车轮被撬至轨道的正上方时,反向旋转螺杆使车轮下降落至轨道上。跟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可使机车快速抬高,只需通过其他工具将机车的车轮移至轨道位置处即可快速省力的方式完成中小吨位机车的复轨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复轨方法,采用完全国产化的设计技术,提高自主运维技术装备的能力。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的复轨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一种复轨装置实现,所述复轨装置组成包括:滑轨、固定在滑轨后端的后挡块和设置于滑轨上的滑块,所述后挡块上安装有用于将滑块向前推的第一手动千斤顶,所述滑块顶部固定有用于顶起转向架侧架的第二手动千斤顶,所述第二手动千斤顶的上部设置防滑垫;所述复轨方法如下:
第1步、将两套复轨装置分别放置于脱轨车辆转向架两侧架的下方,使滑轨与铁轨垂直;
第2步、滑动滑块使第二手动千斤顶移动至侧架中部的正下方;
第3步、操作第二手动千斤顶将转向架顶起,使车轮高度高于铁轨;
第4步、操作第一手动千斤顶,推动滑块使转向架横向移动,直到车轮移动至轨道正上方;
第5步、操作第二手动千斤顶放下转向架,使轮对落入轨道内,完成脱轨车辆的复轨。
进一步的,第一手动千斤顶为机械式千斤顶。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手动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为了获得更大的行程,可以选用多级液压千斤顶。
本发明用于抬升车辆的装置采用多级千斤顶机构设计,降低装置高度,提高起升高度;滑动机构可以横向驱动移动,起升后通过横向驱动,实现复轨,简单易用;本发明可提高复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快速复轨。
本发明方法尤其适合在狭小空间进行复轨操作,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对铁路客车工厂及站段检修单位具有广阔的市场意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复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复轨装置俯视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
1-滑轨;2-挡块;3-滑块;4-第一手动千斤顶;5-第二手动千斤顶;6-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复轨方法所用复轨装置。该装置包括:滑轨1、固定在滑轨1后端的后挡块2和设置于滑轨1上的滑块3,后挡块2上安装有用于将滑块2向前推的第一手动千斤顶4,滑块3顶部固定有用于顶起转向架侧架的第二手动千斤顶5,第二手动千斤顶5的上部设置防滑垫6。本实施例中,第一手动千斤顶选用手动10T机械式千斤顶;第二手动千斤顶选用手动13T多级液压千斤顶。第二千斤顶通过螺栓固定在滑块3上。
实施例复轨方法步骤如下:
1、将两套复轨装置分别放置于脱轨车辆转向架两侧架的下方,使滑轨与铁轨垂直;
2、滑动滑块使第二手动千斤顶移动至侧架中部的正下方;
3、操作第二手动千斤顶将转向架顶起,使车轮高度高于铁轨;
4、操作第一手动千斤顶,推动滑块使转向架横向移动,直到车轮移动至轨道正上方;
5、操作第二手动千斤顶放下转向架,使轮对落入轨道内,完成脱轨车辆的复轨。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79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