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尾砂分级分区高浓度排放系统及排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6881.7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8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江;吴爱祥;杨柳华;王贻明;王少勇;韩斌;尹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B9/06 | 分类号: | B03B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级 分区 浓度 排放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全尾砂地表堆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尾砂分级分区高浓度排放系统,渣浆泵与水力旋流器连接;水力旋流器顶部与细粒级高效浓密机连通,底部与粗粒级高效浓密机连通;粗粒级高效浓密机还连接于尾矿库坝头,细粒级高效浓密机还连接于尾矿库坝尾;粗、细粒级高效浓密机与尾矿库之间均设有隔膜泵;还公开了一种尾砂高浓度排放方法,包括:一、尾砂分级;二、粗、细尾砂浓密脱水;三、脱水后的浓密砂浆输送到尾矿库坝头、坝尾;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实现全尾砂分级分区多点排放,解决了高浓度尾砂无法实现自然分级的缺陷,粗粒级尾砂构筑渗透性良好的子坝,降低了尾矿库浸润线位置,坝体稳定性高,本发明适用性广,方案实施简单,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尾砂地表堆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尾砂分级分区高浓度排放系统及排放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我国现有尾矿库12000多座,金属矿山堆存的尾矿达到80亿吨以上,且以每年6亿吨的速率增长。根据筑坝方法的不同,可将尾矿库分为上游法、中线式和下游法3种类型。在金属矿山尾矿库中,采用上游法筑坝的占91%,采用下游法筑坝的占5.65%,采用中线法筑坝的占3.35%。
上游法工艺比较简单,其特点是子坝中心线位置不断向初期坝上游方向移升,坝体由流动的矿浆水力充填沉积而成。该坝型受排矿方式的影响,往往含细粒夹层较多,渗透性能较差、浸润线位置高,故坝体稳定性较差。下游式是指尾矿堆积坝在初期坝下游方向移动和升高。由于坝体尾矿颗粒粗、抗剪强度高、渗透性能好、浸润线位置较低,坝体稳定性较好。下游式堆坝法的主要缺点是需要大量的粗粒尾矿筑坝,在使用初期存在粗粒尾矿量不足的问题。而中线式筑坝上是介于上游法和下游法之间的方法,其特点是在筑坝过程中坝顶沿轴线垂直升高。尾砂在子坝上进行分级,粗粒级尾砂排在子坝下游方向,细颗粒尾砂排在子坝上游方向。这三种方式的技术优势是尾砂浆在尾矿库内实现自然分级或者人工分级,粗颗粒尾砂集中在子坝附近,能够采用尾砂构成子坝。
但是,我国尾矿库大多数采用湿式直排处理方式,尾矿排放浓度一般在30%以内,尾矿在尾矿库内自然沉淀,对库区周边环境和安全均构成严重危害。特别是,一些矿山的尾砂粒度较细,沉淀速度非常缓慢,尾矿库无法采用尾砂筑坝。随着高浓度尾矿处置技术的发展,其安全、经济及环保等优势逐渐被人们认识。由于全尾砂制备成高浓度后,就无法再进行人工分级,为此,有必要寻求一种结合尾矿高浓度处置方式之长处,且兼备尾矿库排放之优势的尾矿处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尾砂分级分区高浓度排放系统及排放方法,该技术与上游法相结合,克服了上游法由于细颗粒渗透性差带来的安全隐患,且子坝无需继续采用碾压土石,具有良好的经济优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砂分级分区高浓度排放系统,包括渣浆泵、水力旋流器、粗粒级高效浓密机、细粒级高效浓密机、隔膜泵;所述渣浆泵与所述水力旋流器连接;所述水力旋流器顶部与所述细粒级高效浓密机连通,底部与所述粗粒级高效浓密机连通;所述粗粒级高效浓密机还连接于尾矿库坝头,所述细粒级高效浓密机还连接于尾矿库坝尾;所述粗粒级高效浓密机、所述细粒级高效浓密机与尾矿库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隔膜泵;
选场全尾砂经所述渣浆泵送入所述水力旋流器,所述水力旋流器对选场全尾砂进行分级;粗粒级尾矿通过所述水力旋流器底部进入所述粗粒级高效浓密机,细粒级尾砂通过所述水力旋流器顶部溢流进入所述细粒级高效浓密机;浓密后的粗粒级高浓度矿浆通过所述隔膜泵输送到尾矿库坝头筑堆,浓密后的细粒级高浓度矿浆通过所述隔膜泵输送到尾矿库坝尾排放。
进一步的,全尾矿分级为粗粒级尾砂和细粒级尾砂,分级界限粒径为20~37μm。
进一步的,经所述粗粒级高效浓密机浓密后的尾砂浆体质量浓度为60~80%;经所述细粒级高效浓密机浓密后的尾砂浆体质量浓度为50~70%。
进一步的,尾矿库中部安装有水泵和排水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68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