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国网输电线的防破坏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06265.1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2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奥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奥轩 |
主分类号: | G08B13/19 | 分类号: | G08B13/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输电线 破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国网输电线的防破坏的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输电线路交叉跨越公路、铁路,在高压输电线下施工作业时候,需要对行驶过的超高车辆(小于安全距离)和在高压线附近作业的大型施工机(小于安全距离)发出警示,不同高压的线路,具有安全距离,小于该安全距离,就容易造成电击危险。目前,在架空地线或输电线路上都加装有安全警示装置,其安全警示装置上设有用于检测外界物体靠近高压线的检测装置,但是一般只设有一个检测端头,只能从一个方位进行检测是否有外界物体靠近高压线,从而造成不能准确、全面地检测到靠近高压线附近的外界物体,造成不能及时发出警报,容易危害到在高压线附近作业的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施工设备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检测到靠近高压输电线的外界物体,及时发出警报,从而防止高压线遭到破坏的用于国网输电线的防破坏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国网输电线的防破坏的装置,它包括取电装置、红外线检测装置、控制器、声光报警器以及通过取电装置安装在高压输电线上的用于容置红外线检测装置和控制器的壳体;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控制器以及声光报警器依次电连接,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控制器以及声光报警器通过取电装置从高压输电线取电;所述壳体下部的外壁上设有多个间隔成圆周分布的通孔;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红外线发射端设在通孔中。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通孔的轴线与壳体的中轴线的夹角为15-20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取电装置设在壳体的上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壳体为可透光壳体。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安装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控制器的安装腔。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声光报警器的数量为多个且间隔地设在壳体的安装腔的腔壁上。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我们的发明点主要是对壳体进行了改进,并且在本申请中采用了具有多个红外线发射端的红外线检测装置,同时在壳体的下部的外壁上设置多个间隔分布的通孔;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红外线发射端设置在通孔中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红外线发射端发出信号,检测是否有外界物体侵入高压线附近,设置多个红外线发射端,形成了一个检测区域,通过发出红外射线检测是否有物体入侵壳体附近(即小于安全距离),只要外界物体一旦进入到这个区域,就能够及时报警,避免危险发生,减少损 失,相比较与现有的安全警示装置,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到外界物体。
其中,将通孔的轴线与壳体竖直轴线的夹角为15-20度。通过角度的调整,实现了上述检测区域的可调整,实现了更加人性化的检测区域的制定,对高压线附近作业的设备,提高最准确、人性化的保护。
其中,壳体为可透光壳体;壳体设有用于安装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控制器的安装腔;声光报警器的数量为多个且间隔地设在壳体的安装腔的腔壁上。上述相关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报警效果最明显,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危险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壳体,101、通孔,2、取电装置,3、红外线检测装置,4、控制器,5、声光报警器,6、高压输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以及附图3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用于国网输电线的防破坏的装置,如附图1、附图2以及附图3所示,它包括取电装置2、红外线检测装置3、控制器4、声光报警器5和安装在高压输电线上的用于容置红外线检测装置3和控制器4的壳体1;红外线检测装置3、控制器4以及声光报警器5依次电连接,红外线检测装置3、控制器4以及声光报警器5通过取电装置2从高压输电线取电;壳体1下部的外壁上设有多个间隔成圆周分布的通孔101;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3的红外线发射端设在通孔101中;通孔101的轴线与壳体1的中轴线的夹角为15-20度;取电装置2设在壳体1的上部。
壳体1为可透光壳体;壳体1设有用于安装红外线检测装置3以及控制器4的安装腔;声光报警器5的数量为多个且间隔地设在壳体1的安装腔的腔壁上。
以上仅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奥轩,未经周奥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62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