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针施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4430.X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2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J·C·特劳特曼;D·J·S·伯恩;A·乐;R·W·沃斯海姆;P·辛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考里安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0 | 分类号: | A61B17/2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顾峻峰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加 | ||
1.一种用于微突起阵列的施加器,包括:
具有第一稳定构型和第二稳定构型的能量储存元件,其中施加给所述能量储存元件的力引起其从所述第一稳定构型转变为所述第二稳定构型,且其中所述能量储存元件从所述第一稳定构型转变为所述第二稳定构型所需的力小于所述元件从所述第二稳定构型转变为所述第一稳定构型所需的力;
致动器部件,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连接于所述致动器部件的微突起保持部件,当所述能量储存元件从所述第一稳定构型变为所述第二稳定构型时,所述微突起保持部件受到所述能量储存元件的作用;
具有开口的外罩,所述开口中可滑动地装配所述致动器部件,
皮肤接触部件,所述皮肤接触部件包括可平铺在皮肤上的部分,其中所述皮肤接触部件定位成与所述外罩的远端接触,
其中,对所述致动器部件施加力能使所述致动器部件从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从而将所述能量储存元件从所述第一稳定构型释放到第二稳定构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加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能量储存元件的对称轴线方向上施加力之后,所述能量储存元件从所述第一稳定构型转变为所述第二稳定构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储存元件在其第一稳定构型位于所述外罩的下表面和所述微突起保持部件之间,而所述能量储存元件在其第二稳定构型与所述外罩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部件在所述外罩内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致动器部件在其第一位置从所述外罩的上表面延伸或凹入所述外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加器,其特征在于,有微突起阵列附连于所述微突起保持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突起阵列包括基部,在所述致动器部件致动后,所述微突起阵列的基部的水平低于所述皮肤接触部件的皮肤接触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加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能量储存元件处于其第一稳定构型时,所述能量储存元件与所述微突起保持部件为机械联接关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储存元件为大致截头圆锥形,具有从平截面顶部、从平截面底部或从二者的沟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储存元件具有对称轴线和一些整数n的n重旋转对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的值为3-6。
11.一种用于微突起阵列的施加器,包括:
(a)壳体,其具有带细长开口的表面,在所述开口的两侧具有平台,
(b)致动器部件,所述致动器部件包括可附连接微突起阵列的表面、可放置能量储存部件的垫圈状表面、以及能与所述壳体的开口上的平台配合并且能装配通过所述开口的表面,
(c)置于所述致动器部件和所述壳体之间的能量储存部件,
(d)皮肤接触区域,其大致呈垫圈状并连接于所述壳体,
其中当所述致动器部件与所述开口上的平台配合时,所述能量储存部件具有储存能量的第一力,和
其中当所述致动器部件在所述开口内移动而不再与所述平台配合时,所述能量储存部件释放其储存的能量,从而移动所述致动器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施加器,其特征在于,当与所述开口上的平台配合时,所述能量储存部件具有由于其被压缩而储存能量的第一力。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施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加器还包括安全机构,以防止所述致动元件在展开所述微突起阵列的方向上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考里安国际公司,未经考里安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443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组合夹具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钢管专用高压水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