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尼龙纤维的涡流纺纱线、其生产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01018.2 | 申请日: | 2016-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9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包庆;魏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1H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尼龙 纤维 涡流 纺纱 生产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流纺纱线,具体涉及一种含尼龙纤维的涡流纺纱线、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尼龙纤维类纺织品,由于其优异的耐磨性、吸湿性等物理性能,被广泛运用在产业、服装业等多个领域。其中无纺布或毛衣等用途主要使用的是尼龙短纤维。而作为毛衣用途,一般都是仿羊毛、兔毛效果,因而对毛羽也没有什么特别要求,而且所用尼龙短纤纱比较粗,并不适合内衣、袜子、衬衫等用途。
作为内衣等用途使用时,要求所用纱线纱支细、毛羽少、条干均匀。但目前国内的纺纱厂普遍反映:尼龙短纤维由于静电多,生产性较差;而且成纱存在粗细节多、棉结多、纱疵多等等问题。另外,众所周知,尼龙短纤维采用环锭纺或者紧密纺的话,高度5mm以上毛羽的个数一般在25个以上,而5mm以上的毛羽最容易形成毛球;同时由于尼龙短纤维具有高伸度,起球后不易脱落,因此尼龙短纤维的推广速度远远落后于尼龙长纤维。涡流纺纱线具有中间无捻、外部包缠的特殊结构,能很大程度的减少3mm以上的毛羽,一般5mm以上的毛羽数量为环锭纺的1/10。
目前对于尼龙短纤维涡流纺纱线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4047083A中公开了一种涡流纺纱线,采用5~15%的尼龙短纤维与85~95%的涤纶短纤维进行混纺制得,由这样的涡流纺纱线制成的织物具有3级以上的抗起毛起球性。但该涡流纺纱线中尼龙短纤维所占比例很小,完全不能体现出尼龙纤维的优势,而且由于涤纶短纤维的含量高,织物能获得3级以上的抗起毛起球性并不难。
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4047083A中公开的一种含尼龙的短纤纱线,通过选用特定的尼龙短纤维原料,解决了尼龙短纤纱条干不匀、棉结多、纱疵多的问题,但并未提出解决毛羽问题的技术方案,虽然短纤维毛羽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过多的毛羽会影响最终成品的抗起毛起球性以及耐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用于生产内衣等,尼龙短纤维含量高、毛羽少、抗起毛起球性优越的含尼龙纤维的涡流纺纱线、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的含尼龙纤维的涡流纺纱线,由20~100重量%的尼龙短纤维与80~0重量%的其他短纤维所形成;其支数为20~40s,且5mm以上高度的毛羽个数不超过5个/10m。
本发明的含尼龙纤维的涡流纺纱线的毛羽少、强力高,能满足各种织造、编织的要求,而且生产方法简单易行、效率高。由其制得的纺织品布面光洁、手感丰满、颜色鲜艳、光泽柔和,并且具有优良的耐磨性、抗起球性,拓展了尼龙短纤维的应用范围,所得针织物可用于夹克、裤料、袜子、内衣等;机织物可用于风衣、防寒服、羽绒服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含尼龙纤维的涡流纺纱线,由20~100重量%的尼龙短纤维与80~0重量%的其他短纤维所形成;该涡流纺纱线的支数为20~40s,且5mm以上高度的毛羽个数不超过5个/10m。本发明所用尼龙短纤维成分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尼龙6或尼龙66。如果5mm以上的毛羽个数超过5个/10m的话,会造成纺织品的起毛起球性不良。
考虑到生产效率以及前纺车间的温湿度,本发明中尼龙短纤维的含量优选为20~80重量%。
本发明中,为了保证涡流纺工艺的生产性,所用尼龙短纤维的单纤纤度优选为0.9~1.2D。
本发明中,所用其他短纤维的纤维原料根据需要可自由选择,优选为涤纶、腈纶、粘胶、棉、莫代尔、天丝、麻、绢丝和羊毛中的一种或者更多种。为了提高纱线的生产性和降低毛羽,更优选为粘胶、棉、羊毛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粘胶纤维优选长度为38mm的棉型纤维,纤度最好在0.9~1.2D之间;棉纤维优选为等级在2级以上、精梳落棉率在18%以上的精梳棉;羊毛优选70s以上细的羊毛,长度为38~4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10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