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动机以及空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90001135.8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0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博幸;及川智明;山本峰雄;麻生洋树;尾屋隼一郎;浦边优人;下川贵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培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轭 转子 树脂磁体 转子磁体 电动机 树脂 外周 成型 连结 空调机 磁极 本实用新型 软磁性粉末 铁氧体粉末 磁性粉末 稀土 | ||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1)具备转子(3),该转子(3)具有转子磁体(20)。转子磁体(20)具备:环状的背轭(23),该环状的背轭(23)通过对包含软磁性粉末或者铁氧体粉末的树脂进行成型而形成;树脂磁体(24),该树脂磁体(24)通过对包含稀土类磁性粉末的树脂进行成型而形成,具有在背轭(23)的外周面上在背轭(23)的周方向相互离开地排列且分别构成转子(3)的磁极的多个磁体片(24a);以及连结部(24b),该连结部(24b)是树脂磁体(24)的一部分,并且是将多个磁体片(24a)保持在背轭(23)的外周面上的保持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以及搭载有该电动机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的转子具备以背轭为内层、以树脂磁体为外层的双层构造的转子磁体。即,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转子磁体具备:环状的背轭,该环状的背轭通过对包含软磁性粉末或者铁氧体粉末的树脂进行成型而形成;以及环状的树脂磁体,该环状的树脂磁体通过对包含稀土类磁铁粉末的树脂进行成型而形成,且配置在背轭的外周面上。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动机的转子具备单层构造的转子磁体。即,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转子磁体具备环状的树脂磁体,该环状的树脂磁体通过对包含铁氧体粉末的树脂进行成型而形成,且在磁极间设置有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1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88855号公报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由于稀土类磁铁的树脂磁体的磁极间在高温时退磁,因此电动机的输出受到限制。以往,通过磁性材料的选择来实现树脂磁体的磁特性的改善,但该情况下成本变高。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在树脂磁体的磁极间设置槽来抑制退磁。然而,在将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结构应用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双层构造的转子磁体的情况下,当为了进一步抑制退磁而借助槽将树脂磁体在周方向分离时,树脂磁体会从背轭的外周面脱离,难以将树脂磁体成型于背轭的外周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电动机:该电动机在具备以背轭作为内层即第1环状层、以稀土类磁铁的树脂磁体作为外层即第2环状层的转子磁体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退磁,并且能够抑制在背轭的外周面成型的树脂磁体从背轭的脱离。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动机具备转子,上述转子具有环状的转子磁体,其中,上述转子磁体具备:第1环状层,上述第1环状层以与上述转子磁体同轴的方式配置,具有在上述转子磁体的轴向相互对置的第1端面以及第2端面,并使用包含软磁性粉末以及铁氧体粉末中的至少一方的树脂形成;第2环状层,上述第2环状层配置在上述第1环状层的外周面上,使用包含稀土类磁性粉末的树脂形成,并具有多个第1磁体片以及多个第2磁体片,上述第1磁体片以及第2磁体片分别在上述第1环状层的外周面上交替排列,上述第1磁体片以及第2磁体片在上述第1环状层的周方向相互离开,上述第1磁体片具有第1磁极,上述第2磁体片具有与上述第1磁极不同的第2磁极;以及环状的连结部,上述环状的连结部以与上述转子磁体同轴的方式配置在上述第1端面上,与上述多个第1磁体片以及上述多个第2磁体片一体成型,并将上述多个第1磁体片以及上述多个第2 磁体片连结在一起。
另外,也可以形成为:上述连结部的外周面在上述周方向相邻的上述第1磁体片与第2磁体片之间分别与上述第1环状层的外周面在上述轴向共面。
另外,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第1环状层的外周形成为波浪状,以使得配置于磁极中心的凹部与配置在磁极间的凸部交替排列,上述连结部的外径与上述第1环状层的上述凸部处的外径相等。
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周方向相邻的上述第1磁体片与第2 磁体片之间设置有遍及上述第1环状层的上述轴向的全长延伸的狭缝,上述第1环状层的外周面从上述狭缝露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900011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绕线转子无刷双馈电机转子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轨磁电机的动力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