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雾过滤器及油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7617.6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9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耕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京滤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成哲;宋春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器 分离器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能够不向下游输送油飞沫。油雾过滤器(10)具备:过滤器主体(11),其设置为筒状,使供给至其中空的处理对象气体通过外周面,捕捉该处理对象气体含有的油雾;以及端板(12),其设于过滤器主体(11)的一方端面,从过滤器主体(11)的一方端面的外周缘向外方突出,在端板(12)中从过滤器主体(11)的一方端面的外周缘突出的部位形成有多个通气孔(12d),从过滤器主体(11)的外周面吹出的处理对象气体通过通气孔(12d)。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捕捉处理对象气体中含有的油雾的油雾过滤器和使用了该油雾过滤器的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油雾过滤器(33)及使用了该油雾过滤器的油分离器(31)(参照图6)。该油雾过滤器(33)具备环状的支撑体(48)及圆板状的过滤器主体(47),过滤器主体(47)粘接于支撑体(48)的一面,支撑体(48)的中央的孔(49)被过滤器主体(47)堵塞。支撑体(48)及过滤器主体(47)收纳于油分离器(31)的外壳(32)内,外壳(32)的内部空间被支撑体(48)及过滤器主体(47)分隔成流入口侧和流出口侧。并且,在窜气通过过滤器主体(47)时,油雾被过滤器主体(47)捕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43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当窜气通过过滤器主体时,从过滤器主体飞溅油的飞沫。另外,当捕捉到的油储存于外壳底而过滤器主体被油浸渍时,通过了过滤器主体的窜气在油中成为气泡,气泡从油的液面吹出时,油的飞沫飞溅。
因此,飞散的油飞沫会与窜气一同被输送向油分离器的下游。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而做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向下游输送油飞沫。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以上的课题的油雾过滤器,具备:过滤器主体,其设置为筒状,使供给至其中空的处理对象气体通过外周面,并捕捉该处理对象气体含有的油雾;以及端板,其设于上述过滤器主体的一方端面,从上述过滤器主体的一方端面的外周缘向外方突出,在上述端板中从上述过滤器主体的一方端面的外周缘突出的部位形成有多个通气孔,从上述过滤器主体的外周面吹出的处理对象气体通过上述通气孔。
另外,油分离器具备:上述油雾过滤器;以及收纳上述油雾过滤器的外壳,上述外壳具有:具有开口的箱状的壳体;以及具有开口的箱状的盖,上述壳体的开口和上述盖的开口相向,上述壳体的开口的缘部和上述盖的开口的缘部以将上述端板的周缘部夹入它们之间的状态对接,从而形成上述外壳的内部空间,上述外壳的内部空间被上述端板划分成两个区域,上述过滤器主体收纳于上述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
在输送至过滤器主体的内侧的处理对象气体向过滤器主体的外周面通过时,被过滤器主体捕捉到的油即使从过滤器主体的外周面吹出,该油也被端板中从过滤器主体的一方端面的外周缘向外方突出的部位挡住,该油不会通过通气孔。因此,从通气孔流向下游的处理对象气体基本不含油,油分离器的油分离效率较高。
在上述的油雾过滤器中,上述端板中从上述过滤器主体的一方端面的外周缘突出的部位向上述过滤器主体的另一方端面侧倾斜。
因此,能够在比端板中从过滤器主体的一方端面的外周缘突出的部位靠过滤器的一方端面侧确保空间。
上述的油雾过滤器还具备设于上述端板的周缘部的垫圈。
因此,在更换端板及过滤器主体时,能够与垫圈一同更换,油雾过滤器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上述的油雾过滤器还具备设于上述过滤器主体的另一方端面的第二端板,在上述第二端板形成有气体导入孔,该气体导入孔与上述过滤器主体的中空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京滤器株式会社,未经东京滤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76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