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用复合电解质、二次电池及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7114.9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8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康宏;高见则雄;吉间一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5 | 分类号: | H01M10/0565;H01M4/485;H01M10/052;H01M10/058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张楠;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复合 电解质 | ||
本发明的目的是缓和活性物质的膨胀伸缩的影响,形成固体电解质‑活性物质间的良好的界面,使电池的高温耐久性及循环寿命提高。二次电池用复合电解质包含在25℃下的Li离子电导率低于1×10‑10S/cm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电解质。上述有机电解质相对于上述无机化合物的重量比率为0.1%以上且2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二次电池中使用的复合电解质、使用了其的二次电池、及使用了该二次电池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高能量密度电池,Li离子二次电池那样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研究开发一直在广泛开展。非水电解质电池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或手机基站的无停电电源用等的电源而受到期待。特别是作为车载用电池,全固体型Li离子二次电池被广泛研究,其高的安全性受到注目。
全固体型Li离子二次电池与使用非水电解质的Li离子二次电池相比,由于使用固体电解质,所以没有起火的危险。然而,现状是高容量的全固体型Li离子二次电池尚未被实用化。作为其原因之一,可列举出固体电解质与电极的活性物质之间的界面。固体电解质与活性物质这两者均为固体,只要加热这两者就可以比较简单地粘接在一起。但是,由于活性物质伴随Li的嵌入脱嵌而进行膨胀伸缩,所以在反复进行充放电的情况下活性物质从固体电解质剥离,有可能变得无法进行良好的充放电的循环。因此,对于固体电解质,需要缓和活性物质的膨胀伸缩的影响,形成固体电解质-活性物质间的良好的界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210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M.Hodge,M.D.Ingram,and A.R.West,Journal of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74(1976)125
非专利文献2:B.Roling,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244(1999)34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能够缓和活性物质的膨胀伸缩的影响、形成固体电解质-活性物质间的良好的界面、使电池的高温耐久性及循环寿命提高的二次电池用复合电解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用复合电解质包含在室温下的Li离子电导率低于1×10-10S/cm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电解质。上述有机电解质相对于上述无机化合物的重量比率为0.1%以上且20%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极体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其它形态的具有双极电极结构的电极体的侧面示意图。
图3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极体的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的示意图。
图3B是表示图3A的制造方法的下一工序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制造后的图3B的电极体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收纳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电池包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侧剖面图。
图7是表示图5的电池包的电子电路的方框图。
图8是实施例1的电极体的部分SEM图像。
图9是表示实施例1及比较例1的模量频谱的图。
图10是表示模量频谱的测定法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71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电池以及使用了该组电池的电池包
- 下一篇: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