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给药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2764.4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6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A61M5/168;A61M5/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液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的给药液装置,能够考虑使用者的活动而求出残存在使用者的生物体内的药液的残存量,并以基于该残存量的适当的输液量实施药液的给予。给药液装置具有:输液部(100),其向生物体内输送药液;第一控制部(260),其控制由输液部进行的输液动作;活动检测部(60),其检测基于使用者的身体动作的活动;第二存储部(51),其存储与输液部向生物体内输送的药液的输液量相关的已输液数据;运算部(261),其基于第二存储部存储的已输液数据以及活动检测部检测出的活动,计算生物体内的药液的残存量,并且基于该药液的残存量计算应向生物体给予的药液的输液预定量。而且第一控制部控制输液部的输液动作以便向生物体输送输液预定量的药液。
技术领域
作为给予胰岛素等药液的装置已知有在安装于成为给药对象的使用者(患者、被检者等)的皮肤的状态下给予药液的便携式的给药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便携式给药液装置进行药液给予的情况下,存在配合使用者的生活规律等,在每次进行给药时空出时间,并在规定的期间内实施多次给药的情况。在这样多次反复进行给药的情况下,存在在开始给药时,上次给药时的药液仍残存于生物体内的情况。若在生物体内残存有药液的状态下,不考虑其残存量而重新实施药液给予,则有可能成为向生物体内过度地给予了药液的状态。
对于上述那样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给药液装置,其构成为基于药液的给予量和给予药液的时刻来推定生物体内的药液的残存量,并能够输送考虑了推定出的残存量后适当的给予量的药液。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2-523149号公报
然而,若使用者在给予药液后进行运动等活动,使得使用者的代谢暂时增加,则伴随代谢的增加,药液对生物体内物质的反应性会发生变化,或者因与药液的反应不同的反应而导致生物体内物质的量发生变化。若药液的反应性、生物体内物质的量增加,则促进向生物体内给予的药液的消耗,若药液的反应性、生物体内物质的量减少,则抑制向生物体内给予的药液的消耗。然而,上述那样的现有的给药液装置不具有考虑在给予药液后使用者所进行的运动等活动来推定生物体内的药液的残存量的功能。因此在给予药液后使用者实施了运动等活动之后,重新进行药液给予的情况下,无法向生物体内给予考虑了代谢的增加的适当的量的药液,从而可能产生给予的药液的量比实际所需的给予量少的过少给药、或者给予的药液的量比实际所需的给予量多的过度给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使用者的活动来推定残存于使用者的生物体内的药液的残存量,并能够以基于该残存量的适当的输液量来实施药液的给予的给药液装置。
实现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给药液装置,在安装于使用者的身体的状态下给予药液,其特征在于,具有:输液部,其向所述使用者的生物体内输送所述药液;控制部,其控制由所述输液部进行的输液动作;活动检测部,其检测基于所述使用者的身体动作的活动;存储部,其存储与所述输液部向所述生物体内输送的所述药液的输液量相关的已输液数据;以及运算部,其基于所述存储部存储的所述已输液数据以及所述活动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活动,计算所述生物体内的所述药液的残存量,并且基于该药液的残存量来计算应向所述生物体给予的所述药液的输液预定量,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输液部的输液动作,以便向所述生物体输送所述输液预定量的所述药液。
根据本发明的给药液装置,基于使用者的活动来推定向生物体内事先给予的药液的残存量,并基于该残存量向生物体内给予应向生物体给予的药液的输液预定量。因此能够向生物体内给予更适当的量的药液。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给药液装置的简略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给药液装置所具备的输液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的(A)是输液部所具备的注入部的俯视图,图3的(B)以及图3的(C)是沿着图3的(A)的3B-3B线的剖视图,是表示使用穿刺件将插管向生物体内导入时的操作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尔茂株式会社,未经泰尔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27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