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69761.5 | 申请日: | 2015-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8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 发明(设计)人: | 严玟植;孙浩准;朴佑材;金泰亨;金智伊;白英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斗山索如始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7D213/06 | 分类号: | C07D213/06;C07D239/26;C07D251/24;C09K11/06;H01L51/00;H01L51/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钟海胜 |
| 地址: | 韩国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化合物 包含 有机 电致发光 元件 | ||
本发明涉及新型有机化合物以及在一层以上有机物层中包含该有机化合物从而提高了发光效率、驱动电压、寿命等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就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而言,如果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则空穴会从阳极注入至有机物层,电子会从阴极注入至有机物层。当所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相遇时,会形成激子(exciton),当该激子跃迁至基态时,会发出光。用作上述有机物层的物质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发光物质、空穴注入物质、空穴传输物质、电子传输物质、电子注入物质等。
作为上述空穴注入物质、空穴传输物质、电子传输物质,已知NPB、BCP、Alq3等,作为上述发光物质,已知蒽衍生物、以及Firpic、Ir(ppy)3、(acac)Ir(btp)2等包含Ir的金属络合物等。
但是这样的物质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低而热稳定性差且三线态能量也低,因此有机物层中导入有这些物质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无法表现出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的电流效率和寿命特性。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电压、电流效率和寿命等的有机化合物。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解决技术课题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下述化学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上述化学式1中,
Ra和Rb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C1~C40的烷基或C6~C60的芳基,或者彼此结合形成缩合环,
R1至R3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由氢、氘、卤素基团、氰基、硝基、氨基、C1~C40的烷基、C2~C40的烯基、C2~C40的炔基、C3~C40的环烷基、原子核数3至40的杂环烷基、C6~C60的芳基、原子核数5至60的杂芳基、C1~C40的烷氧基、C6~C60的芳氧基、C1~C40的烷基甲硅烷基、C6~C60的芳基甲硅烷基、C1~C40的烷基硼基、C6~C60的芳基硼基、C1~C40的膦基、C1~C40的氧化膦基和C6~C60的芳基胺基组成的组,或者与相邻基团结合(具体而言,相邻R1间的结合、相邻R2间的结合、相邻R3间的结合、或者R1与R2的结合)而形成缩合环,
L选自由单键、C6~C18的亚芳基和原子核数5至18的杂亚芳基组成的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斗山索如始株式会社,未经斗山索如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97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