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圆形针织机的针保持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9096.X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9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E·洛纳蒂;F·洛纳蒂;A·洛纳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德霓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35/04 | 分类号: | D04B35/04;D04B9/06;D04B15/14;D04B15/32;D04B1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梁栋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圆形 针织机 保持 元件 | ||
一种用于圆形针织机的针保持元件(1),具有围绕中心轴线(X)形成的中空旋转实体的结构,并被构造成用于旋转和用于支撑多个针(N)移动以便产生针织物;针保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工作面(2),其被形成为通过生成直线(GC;GP)的一部分围绕中心轴线的旋转获得的旋转表面;在工作面上,多个针座(3)被限定,彼此相邻并且围绕中心轴线周向或径向地布置,其中每个针座可移动地容纳至少一个相应的针(N)的至少一部分。至少一个针座至少有第一长度(5),第一长度在工作面(2)上具有纵向展开,相对于生成直线(GC;GP)倾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形针织机的针保持元件和包括该元件的圆形针织机。
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被设计成被引入针织机中的针保持筒或针保持板,具有以下特征:其针座的特定结构易于容纳针织机的针。本发明可还涉及一种圆形针织机,其包括具有特定结构的针保持元件,并还具有诸如控制元件、针等的其他部件。
背景技术
本发明属于圆形针织机的技术领域,用于针织物、无缝针织物、袜类物等等。
在本发明文本中,术语“针织机”一般是指适合制造针织物的圆形针织机,并设置有至少一个针保持元件,即,针保护筒或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器的框架中,并支承多根针移动,以产生针织物。此外,针织机设有多个喂纱点或纱线“馈送点”,其中向机器的针供应纱线。这种针织机可以是例如单针或双针床。圆形针织机可以包括可变数量的馈送点,例如4、6、8或更多纱线馈送点。众所周知,用于针织物的圆形针织机具有线迹形成元件,通常包括:针保持筒和/或针保持板、致动凸轮、针等。
针织物是通过围绕旋转轴线旋转针保持筒和/或针保持板而制成的。
就针保持筒而言,针竖直地布置在圆筒的外表面上,在适当地成形以容纳它们的专门的座中。相反,就针保持板而言,针被插入其上表面,在具有相对于针织机的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的座中。针的滑动方向对应于在相应座内工作的针的运动沿其发生的直线:对于属于圆筒的针,该滑动方向是竖直的并平行于机器的旋转轴线,而对于属于板的针,滑动方向是水平的并且相对于机器的旋转轴线是径向的。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它们各自的滑动方向的针保持筒C和针保持板P(V用于圆筒上的针并且R用于板上的针);此外,X指针织机的旋转轴线。圆筒和板的针座–为了简单起见-仅表示圆筒和板的角度部分。
为了使针沿相应的滑动方向移动,使用凸轮(称为“线迹凸轮”),其具有能够与合适的针踵相互作用的轮廓,以控制针在相应的针座中的运动。该运动的发生至少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中,所制造的线迹在针舌下方,在第二位置中,针-在取得纱线之后-去往在压平面下方,以形成新的针织物。
为了理解针踵和控制凸轮之间的相互作用,图2和3以示例和示意性方式示出了线迹凸轮的典型形状,该形状使得能够精确地制造常规的针织线迹。由线迹凸轮限定的“路径”内的针踵使得针在上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用于制造针织线迹。为简单起见,假设所示的线迹凸轮与针保持筒有关;然而,针对板上的针的操作是相同的。
图2以“P1”表示对应于第一位置的点,并用“P2”表示对应于第二位置的点。基本上,线迹凸轮-由于其轮廓-使针上升到线迹成形平面以上,使得已经生产的线迹去往针舌下面,并且针头取得新的纱线,然后带着新的纱线下沉到低于压平面。
针的总行程取决于各种参数,并高度影响线迹凸轮的几何形状。事实上,为了获得给定的针的运动定律(即,在旋转期间,针沿着其滑动方向的期望运动),需要适当地设计线迹凸轮的轮廓(踵部在轮廓中滑动)。
线迹凸轮通过通常封闭的“路径”致动针踵,即,如上和如下定义,压力角瞬时变化。术语“压力角”是指针对线迹凸轮的每个点通过针踵的运动方向(即,通过由圆筒旋转赋予的水平方向)和在线迹凸轮本身的每个点上的倾斜度或斜率(即与凸轮表面相切)形成的角。作为替代,按照惯例,压力角可以被认为是与针轴线和轮廓斜率形成的角度的互补角,即,90°-针与凸轮轮廓之间的角度。很明显,凸轮轮廓越陡,压力角越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德霓股份公司,未经山德霓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90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