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电放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9628.1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3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格哈德·登纳;托马斯·拉丁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也纳顺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F3/02 | 分类号: | H05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融冰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放电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轴(14)排出静电荷的放电装置(10),包括:导体布置,其具有至少两个设置在保持器(15)上的由碳纤维布置构成的弹性导体(24、25),该保持器具有设置在公共枢转轴线(12)上的两个保持器支腿(17、18),每个保持器支腿用于容纳导体的端子部分,所述保持器支腿能够相对于彼此枢转以调节在保持器支腿之间形成的保持器角度(α)并且能够锁定在限定的枢转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轴排出静电荷的放电装置,包括导体布置,该导体布置具有至少两个设置在保持器上的且由碳纤维布置构成的弯曲弹性导体,该导体横向于轴的纵向轴线延伸,该导体能够通过它们容纳在保持器中的端子部分连接至接地导体,并且每个导体具有轴接触部分,该轴接触部分形成用于与轴圆周的两个周向接触区域接触的接触布置,接触区域在轴接触平面W中彼此相对设置,使得当轴接触部分与轴圆周接触时,轴接触部分与轴圆周相切地设置,保持器具有设置在公共枢转轴线上的两个保持器支腿,每个保持器支腿用于容纳导体的端子部分,保持器支腿能够相对于彼此枢转以调节在保持器支腿之间形成的保持器角度α并且能够锁定在限定的枢转位置。
背景技术
从US 7,193,836中已知了一种用于从轴排出静电荷的放电装置,其中由多个细丝构成的碳纤维布置设置在保持器上,该保持器构造成环形且与轴同轴地设置。为了形成与轴的物理接触,单个细丝的轴接触部分与轴圆周法向地对齐。因此,细丝和轴圆周之间的物理接触仅发生在细丝的轴向端部处。由于碳纤维布置被布置在环形保持器上,所以已知的放电装置仅适用于具有限定的周长的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放电装置,其允许不管旋转方向如何都与轴圆周形成牢固的接触,并且其适用于从具有不同轴直径的轴排出静电荷。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放电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
根据本发明,放电装置设有弯曲弹性导体布置,其具有至少两个设置在保持器上的且由碳纤维布置构成的导体,该导体横向于轴的纵向轴线延伸以与轴接触。导体可以通过容纳在保持器中的端子部分连接至接地导体。每个导体具有轴接触部分,该轴接触部分形成用于与轴圆周的两个周向接触区域接触的接触布置,该周向接触区域在轴接触平面中彼此相对地布置。由此,轴接触部分与轴圆周相切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保持器具有设置在公共枢转轴线上的且能够彼此相对枢转的两个保持器支腿,每个支腿用于容纳导体的端子部分,并且支腿可以相对于彼此枢转以调节形成在保持器支腿之间的保持器角度α并且可以锁定在限定的枢转位置。
不论导体布置的导体是否彼此连成一体,即不论导体是否各自形成导体布置的一部分,或者是否彼此独立地实现为单独的导体,调整保持器角度可以调整限定在轴接触部分之间的接触距离,轴接触部分指定为与轴圆周切向地接触。特别是在导体为直线形状的情况下,导体的轴接触部分之间的接触距离由保持器角度以及由保持器的枢转轴线和轴的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确定。这引起了对安装放电装置的特殊安装条件的多种调整选择。
类似地,由于导体的弯曲柔性设计,使得导体的轴接触部分与轴圆周形成切向接触的接触力能够通过适当地调节保持器角度和保持器距离来预先确定,该保持器距离由枢转轴线和轴的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限定。因此,作用在保持器支腿之间的单独的接触力装置(例如弹簧等)是多余的。
在优选实施例中,导体布置的导体被实现为两个独立实现的导线,它们经由其端子部分以导电方式相互连接。
端子部分之间的导电连接能够经由接地导体进行,特别是如果保持器支腿不导电,即例如,如果它们由塑料或陶瓷制成。
如果端子部分之间的导电连接通过保持器支腿形成,则即使导体彼此独立地实现,它们也能够彼此电连接,而不必提供需要为此目的专门设置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期望的放电效果,接地导体特别可以连接至两个保持器支腿中的一个,而不形成与导体的直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也纳顺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维也纳顺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96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