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屏蔽的插塞式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6776.8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4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于尔根·拉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ERNI制造有限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2433 | 分类号: | H01R4/2433;H01R13/11;H01R13/506;H01R13/58;H01R10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吴启超 |
地址: | 德国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屏蔽 插塞式 连接器 | ||
一种插头连接器(10)包含布置于外壳中的至少一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410),所述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以导电方式连接至至少一位移绝缘接触体(430),所述位移绝缘接触体接触并固定至少一单一核芯、绝缘电缆(301、302、303、304),所述插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位移绝缘接触体(430)相对于所述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410),以90°偏移布置于所述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410)的插入方向(R)中,使得在插入方向中延伸的所述至少至少一单一核芯、绝缘电缆接触一位移绝缘接触体并被其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根据权利要求书第1项所述具有布置于外壳中的至少一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的插头连接器有关。
背景技术
特别是在汽车技术的领域中,已知插头连接器,为多种单一核芯、绝缘电缆提供所述插头连接器。在这方面,所有的电缆都于所述插头连接器之中分离,例如,由绝缘位移接触体所固定及接触。
所述插头连接器出现于例如DE 20 2012 006 976 U1中。在此插头连接器的情况中,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布置于所述单一核芯、绝缘电缆的直角处。所述插头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单一核芯、绝缘电缆的这种直角布置是常见的。
从DE 10 2006 045 808 A1出现一种具有应力释放的插头连接器,在此情况中所述插头接触体也布置成大约90°的角度,并用于与多种单一核芯、绝缘电缆接触,所述电缆彼此连接而成为扁平带状电缆。在此插头连接器的情况中,于外壳中提供夹持元件,其通过使所述绝缘体形变及甚至部分贯穿至所述绝缘体之中的方式夹持电缆绝缘体。这些夹持元件形成为所述塑胶外壳上的非弹性夹持元件。
用于多个单一核芯、绝缘电缆的接触体也出现于US 3,808,582及US 5,076,801中。在这方面,以部分麻烦的方式进行接触。这些接触体的解决方案也非立即可用于插头连接器中。
本发明基本的目的是改良在介绍中所叙述的插头连接器形式,因此能进行单一核芯、绝缘电缆的简易及牢固接触,特别是也用于多个单一核芯、绝缘电缆,其中所述电缆应该被布置于所述插头连接器中,使得所述电缆在所述插头方向中延伸,而不相对于所述插头方向成一角度。
所述目标可由独立权利要求书中所指示的特征达成。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插头连接器具备布置于外壳中的至少一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所述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以导电方式连接至至少一位移绝缘接触体,所述位移绝缘接触体接触并固定至少一单一核芯、绝缘电缆,所述插头连接器使所述至少一位移绝缘接触体相对于所述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以旋转90°方式布置于所述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的插头方向中,而使其能够接触并固定通过位移绝缘接触体的插头方向中的所述至少至少一单一核芯、绝缘电缆。本发明的基本想法是,在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情况中,以90°旋转所述至少一位移绝缘接触体并将其与所述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布置成一直线,使得可以达成所述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与所述单一核芯、绝缘电缆的特定“直线”布置。所述布置另外也允许对于多个单一核芯、绝缘电缆于插头连接器中的简单组装,这将进一步说明于下。
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有利构造是为附属权利要求书的主题内容。因此,例如,在面朝远离所述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的侧部上布置支撑件,其整体连接至所述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至少一位移绝缘接触体以旋转90°方式布置。所述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与所述位移绝缘接触体的整体设计不但简化制造方式,也对于导电有利。
一特别有利的构造为规定在所述支撑件上,于所述至少一位移绝缘接触体面朝远离所述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的侧部上形成一夹持元件,所述夹持元件在所述至少一单一核芯、绝缘电缆的接触与固定状态中,夹持所述绝缘体以形成应力释放。所述夹持元件因此为所述导电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与所述位移绝缘接触体的部分,并也布置于所述支撑件上。在此方式,布置在所述外壳中的夹持元件可以省略。事实上,所述夹持元件系与所述弹簧或刀状接触元件、所述位移绝缘接触体与所述支撑件一起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ERNI制造有限两合公司,未经ERNI制造有限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67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R增强现实眼镜
- 下一篇:机框和野战联席调度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