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5828.X | 申请日: | 2015-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6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宫川豪;田村昌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G01N15/06 |
代理公司: | 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状 物质 检测 传感器 | ||
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具备使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中所含的颗粒状物质的一部分堆积的被堆积部,以及由配置在被堆积部的第1电极与离开第1电极而配置的第2电极构成的一对检测电极。在第1电极形成有朝向第2电极突出的突出部,通过该突出部使得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距离局部变短,因此能够聚集并堆积更多的颗粒状物质,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的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的排气管上设置有捕集排气中包含的颗粒状物质(ParticulateMatter:PM)的排气净化装置。该排气净化装置具备具有检测排气中包含的颗粒状物质的量的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的颗粒状物质检测装置,基于通过该颗粒状物质检测装置得到的信息,进行排气净化装置的故障探测。
作为排气净化装置中使用的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例如有专利文献1示出的传感器。在专利文献1的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将电极层与绝缘层交替地层叠且使电极层的端面露出,从而形成相互平行配设的多个检测电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813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中存在以下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的多个检测电极相互平行地以等间隔配设。因此,在为了使颗粒状物质聚集于检测电极而施加电压时,在检测电极间形成均匀的电场。因此,颗粒状物质在产生电场的范围内被随机捕集到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上,因此颗粒状物质堆积、附着在检测电极间,在检测电极间形成由颗粒状物质形成的导通路径为止需要花费时间,所以存在检测灵敏度降低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相关背景而做成,意在提供能够提高颗粒状物质的检测灵敏度的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为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供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中所含的颗粒状物质的一部分堆积的被堆积部、以及由配置该被堆积部的第1电极及与该第1电极离开而配置的第2电极构成的一对检测电极,在所述第1电极及所述第2电极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朝向另一方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距离形成为在所述突出部中局部地变短,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等电位线在所述突出部中相比于其他部位变密。
发明效果
在上述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中,在所述一对检测电极设有所述突出部。由此,能够提高所述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即,通过设置所述突出部,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突出部中局部地变短。因此,在形成有所述突出部的部位中,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等电位线变密,与所述突出部以外的部位相比形成更强的电场。所以,颗粒状物质被优先聚集至所述突出部。此外,在附着并堆积在所述突出部的所述颗粒状物质具有导电性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颗粒状物质成为等电位,因此颗粒状物质起到所述突出部的作用,变得更容易聚集颗粒状物质。由此,选择性地使颗粒状物质附着在所述突出部,并快速地使颗粒状物质附着在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能够通过颗粒状物质使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导通。因此,能够提高所述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提高颗粒状物质的检测灵敏度的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2为表示实施例1的颗粒状物质检测传感器的构造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58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终端的快速充电保护电路
- 下一篇:一种移动机器人自动充电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