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应随机发生的事件延迟的可变性时序表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2044.1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6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C·W·斯坦菲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起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G06F9/54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章侃铱;张浴月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应 随机 发生 事件 延迟 可变性 时序 | ||
使计算系统(12)处理来自事件序列的事件,所述事件序列独立于接收这些事件的顺序定义事件的正确顺序,包括:定义第一变量(26),为第一变量定义与接收到的事件相关联的对第一变量的操作的第一时序表(52),接收属于第一变量的第一事件,对所述第一变量执行第一操作,第一操作导致时序表的第一次更新,接收属于第一变量的延迟事件,对所述第一变量执行第二操作,第二操作导致时序表的第二次更新,以及确定第一次更新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其中延迟事件在序列中位于第一事件之前,第一次更新基于第一事件,以及第二次更新基于延迟事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第62/028,999号美国申请的2014年7月25日优先权日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事件处理,并且特别地涉及响应于事件来更新变量。
背景技术
典型的计算机系统接收事件并响应于这些事件更新状态。
状态可以由表示各种实体的帐户余额(account balance)的一组状态变量组成。在这种情况下,事件可以是由一个实体进行的取款(withdrawal)或转帐(transfer)。响应于事件,可能需要通过更新一个或多个状态变量来改变状态。
在许多情况下,状态是确定性的。这意味着如果在某个时间之前的所有事件是已知的,并且所有这些事件以正确的顺序处理,则状态将是已知的。
遗憾的是,不能保证事件将以正确的顺序到达。结果,计算机认为状态是什么的记录状态将不一定总是匹配实际状态,记录状态是计算机在已经以正确的顺序接收到相关事件的情况下将记录的状态。
在复杂事件处理(Complex Event Processing,CEP)系统中,例如,处理事件流,而同时基于结果采取动作。用于CEP系统的一组工作数据可以包括基于接收到的事件数据(例如,诸如数据库请求、天气数据或交通数据的事件数据)的不同的相应流来操作的不同状态变量。各个事件的原始序列的顺序可能对要执行的处理具有影响。在一些情况下,如果事件的处理不按顺序发生,则由状态变量反映的状态可能是不正确的。
校正状态的过程并不那么简单,特别是在多核或多节点环境中。在许多情况下,更新状态将涉及更新工作存储器中的多个状态变量。这增加了在彼此依赖以向前进展的两个不同更新计算之间发生死锁的风险。为了减轻这种死锁风险,一些系统使用一种形式的并发控制(例如,使用锁定和两阶段提交的消极并发控制,或者没有锁定但是具有非本地验证过程的积极并发控制)。此外,整个系统应当足够弹性以至少能够承受节点或核的故障,并且在这样的故障之后恢复状态。
事件处理的常规方法涉及合并复杂且耗时的分布式算法的容错分布式数据库。构建这样的系统并使其通常难以在高峰值服务水平下执行良好(例如,具有低等待时间)。例如,使其以亚毫秒响应性在每秒百万次事件的水平执行是一个至少无法企及的前景。
发明内容
一方面,一般来说,一种用于使计算系统处理来自事件序列的多个事件的方法,所述事件序列独立于通过输入设备或端口接收这些事件的顺序来定义所述多个事件的正确顺序,包括:定义第一变量,为所述第一变量定义与接收到的事件相关联的对所述第一变量的操作的第一时序表,接收属于所述第一变量的第一事件,对所述第一变量执行第一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导致所述第一时序表的第一次更新,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事件之后,接收属于所述第一变量的延迟事件,对所述第一变量执行第二操作,其中所述第二操作导致所述第一时序表的第二次更新,以及确定所述第一次更新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其中所述延迟事件在所述序列中位于所述第一事件之前,其中所述第一次更新基于所述第一事件,以及其中所述第二次更新基于所述延迟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起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起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20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可见光通信定位网络构架
- 下一篇:数据传输方法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