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工啮合齿的方法、加工工具以及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7721.0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5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E·哈纳斯;R·施梅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里森-普法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F21/00 | 分类号: | B23F21/00;B23B27/08;B23D71/00;B23D71/02;B23F19/10 |
代理公司: | 31100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漪 |
地址: | 德国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啮合 方法 工具 以及 机床 | ||
1.一种用来对啮合齿(31)机加工的方法,所述啮合齿在齿末端边缘上设有倒角(33),使用设有切削刃(13a、13b)的机加工工具(10、10’),通过在车削操作中的机加工啮合,除去位于所述齿末端边缘上的所述倒角(33)上多余的材料,该多余材料产生于:借助于塑性变形在所述啮合齿的齿端边缘(32)上的倒角;和/或在啮合齿的生产过程中和可选择地在所述齿端边缘上的倒角过程中除去在端面上形成的一次/二次毛刺,其中所述机加工工具形成为盘状物的形式,其具有第二周界区域(2),所述第二周界区域具有的径向延伸量不同于第一周界区域(1)的第一径向延伸量,切削刃(13a、13b)布置在所述第一周界区域(1)和所述第二周界区域(2)之间的过渡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次毛刺的去除和/或在齿端边缘上的倒角发生在同样部位处和/或与车削操作处于机加工出的啮合齿的同样的设定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与车削操作中所用相同的机加工工具(10、10’),来除去二次毛刺。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采用机加工工具,以去除在该生产过程中形成在所述啮合齿的所述端面上的一次毛刺。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针对在齿端边缘上的倒角和针对车削操作而在工具侧上实施的径向进给运动耦联在一起,将针对在齿端边缘上的倒角和针对车削操作而在工具侧上实施的轴向位移运动耦联在一起,和/或使针对在齿端边缘上的倒角和针对车削操作而在工具侧上实施的转动运动可能性彼此解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机加工工具(10、10’)移入到其车削操作和在齿端边缘上的倒角之间的不同转动位置中。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次毛刺的去除和/或在齿端边缘上的倒角从相同侧发生。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锉削掉来除去二次毛刺。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产啮合齿的同时采用机加工工具。
10.一种对形成在啮合齿的齿末端边缘上的倒角(33)机加工的机加工工具(10、10’),所述机加工工具包括用来从齿末端边缘上的倒角(33)去除多余材料的切削刃(13a、13b),所述多余材料产生于:借助于塑性变形在所述啮合齿的齿端边缘上的倒角;和/或在啮合齿的生产过程中和可选择地在所述齿端边缘上的倒角过程中除去在端面上形成的一次/二次毛刺,其中,机加工工具形成为盘状物的形式,其具有第二周界区域(2),所述第二周界区域具有的径向延伸量不同于第一周界区域(1)的第一径向延伸量,切削刃(13a、13b)布置在所述第一周界区域(1)和所述第二周界区域(2)之间的过渡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界区域具有位于其形成锉刀的平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表面结构(8)。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机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周界区域(2)具有比第一周界区域(1)小的径向范围。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机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径向和轴向主延伸分量的分离面(12)形成在所述过渡区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切削刃是所述分离面的外边缘,或形成在与其附连的切削插入件(16)上。
15.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机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周界区域包括两个子区域,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里森-普法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格里森-普法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772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堆叠式压电陶瓷
- 下一篇:一种细菌纤维素柔性复合压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