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脉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7256.0 | 申请日: | 2015-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9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E.海诺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45 | 分类号: | A61B5/145;A61B5/147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林毅斌;黄希贵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脉 co base sub | ||
一种估算患者的动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分压的方法包括测定患者的动脉氧饱和度,测定呼吸气体二氧化碳值,和测定呼吸气体氧值。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基于所述患者的动脉氧饱和度值、呼吸气体二氧化碳值和呼吸气体氧值计算所述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背景
监测患者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是患者监测,特别是在重症护理情况中和/或在麻醉期间监测的关键方面。CO2浓度提供关于患者酸度的信息,酸度是换气和患者代谢之间的平衡的重要描述指标。直接测定患者动脉血CO2分压(PaCO2)需要从患者抽取血液样品并进行离线实验室分析。这样的血液采样仅提供关于动脉血CO2浓度的延迟信息,并且这种信息仅间歇性地可用。例如,即使对于在高动脉血CO2浓度风险的ICU患者,血液样品通常每天仅取一次或两次。此外,动脉取样和血液分析是劳动密集的,并且为人为错误和样品处理提供机会。
因此,当前的医疗监测技术测量由患者呼出的呼吸气体中的CO2浓度(EtCO2)以评估动脉CO2浓度。用于麻醉递送和监测系统的国际标准组规定当患者正在进行麻醉时使用呼出CO2(EtCO2)监测。原理是在麻醉期间,EtCO2是患者动脉血CO2分压(PaCO2)的替代或估算值。然而,EtCO2和PaCO2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直接或如预期的,特别是在涉及患有肺损伤或病症的患者的情况下。
概要
本发明人已经认识到,由于EtCO2和PaCO2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直接或如预期的,因此对于PaCO2,EtCO2不是理想的近似,并且需要更好的PaCO2测量。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具有肺分流或肺栓塞的患者中,EtCO2可以比PaCO2低得多,甚至达到PaCO2值的三分之一或更少。此外,本发明人认识到通过血液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直接测定PaCO2是低效的,并且不能提供在人员麻醉和重症护理环境中所需的实时数据。因此,本发明人开发了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系统,其降低了EtCO2和PaCO2之间的差异并且提供了动脉CO2分压的改进的实时估算。
估算患者的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的分压的方法包括测定患者的动脉氧饱和度,测定呼吸气体二氧化碳值和测定呼吸气体氧值。所述方法还包括至少基于患者的动脉氧饱和度值、呼吸气体二氧化碳值和呼吸气体氧值计算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患者监测系统的一个实施方案包括用于非侵入性测量患者的动脉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值的设备、呼吸气体分析仪和计算单元。呼吸气体分析仪配置为测量由患者呼出的呼吸气体中的峰值二氧化碳分压并测量呼吸气体氧值。计算单元配置为基于动脉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值计算患者的动脉氧饱和度值,并且至少基于患者的动脉氧饱和度值和呼吸气体氧值计算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指标值。
用于监测患者的方法的实施方案包括通过以下过程估算患者的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的量:非侵入性测量患者的动脉氧饱和度值,测定呼吸气体氧值,测量由患者呼出的呼吸气体的峰值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至少基于患者的动脉氧饱和度值、呼吸气体二氧化碳值和呼吸氧值来计算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由患者呼出的峰值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并且如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由患者呼出的峰值二氧化碳分压相差超过预定量,则产生警报。
与附图一起,从以下描述中,本发明的各种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简述
附图示出当前设想的实施本公开的最佳模式。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72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身份验证
- 下一篇:通过周围IV导管的抽血的系统和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