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理活性物质负载用高分子微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7105.5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6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门胁淳;谷口龙王;佐佐木祐亮;小西菜穗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迪恩斯生命科技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千叶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45 | 分类号: | G01N33/545;C08F2/24;C08F2/38;C08F29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理 活性 物质 负载 高分子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新型生理活性物质负载用高分子微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可提供一种分析精度及灵敏度高、且能够稳定制备的分析试剂,能够简便且精密地控制负载生理活性物质的官能团的量,且能够向乳胶颗粒表面导入抑制非特异反应的亲水性化合物,且可使粒径分布较窄而均匀地进行制备;所述生理活性物质负载用高分子微颗粒为对单体、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乳化剂进行聚合而得到的生理活性物质负载用高分子微颗粒,该乳化剂为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双亲嵌段共聚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负载用高分子微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分析”包括以下两者:以定量的或半定量对分析对象物质的量进行确定的“测定”,及判定有无分析对象物质存在的“检测”。
背景技术
如今,在临床诊断检查的现场,对于多数的受检体,要求短时间且高精度地测定成为疾病诊断指标的涉及多方面的物质,并迅速准确地将其结果反馈于治疗现场。例如,使生理活性物质(抗体、酶、接受体等蛋白质,抗原、DNA或RNA等核酸物质、或糖链等)结合在颗粒表面的分析类,例如,通过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检测,大量实施微量分析对象物的准确的定量。尤其,作为用于提高检测灵敏度及准确性的方法,公知一种利用颗粒的乳胶凝集法,所述颗粒将针对分析对象物质的抗原或抗体负载于聚苯乙烯等合成高分子(即所谓的乳胶)颗粒的表面。乳胶凝集法是指,对通过分析对象物质与结合在乳胶颗粒上的抗原或抗体的反应所生成的乳胶颗粒的凝集程度进行目视或光学检测,由此在短时间测定分析对象物质的方法。
此外,多使用如下的三明治法(sandwich method):通过将乳胶颗粒制成磁性颗粒,利用结合于磁性颗粒的第一抗体对分析对象物进行捕捉,在清洗通过磁石集聚的未反应物等后(即所谓的B/F分离),添加对产生酶或荧光剂等信号的物质进行标记的第二抗体,以此进行分析。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进行定量的分析对象物质大多为通常在生物体样品中所含有的微量成分,重视低浓度区域中的定量性。然而,由于存在因疾病的蔓延程度而导致的测定对象物质浓度异常地显示出高值的情况,在临床检查的现场中,要求一种具有能够对低值至高值进行准确测定的性能的试剂。
无论是乳胶凝集法还是三明治法,在使用乳胶颗粒时,需要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乳胶颗粒的表面。作为其方法,使用有物理性负载或化学性负载的方法。例如,使用有如下方法:通过物理性吸附将抗原或抗体在乳胶颗粒上进行直接固定化,或通过经由乳胶颗粒的表面的官能团,例如羧基、马来酰亚胺基、氨基、巯基、羟基、醛基、或环氧基等的共价键,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在乳胶颗粒上。
相较于物理性结合方法,化学性结合方法的优势在于,抗体经由共价键结合于乳胶颗粒表面,因此能够将抗体稳定地负载于表面。对于对乳胶颗粒表面结合官能团的方法有各种报告,但存在难以控制生产批间差异(difference of production lot)与结合的官能团的量、无法制作稳定且精度良好地负载有生理活性物质的颗粒的问题(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此外,对于乳胶颗粒表面的官能团的量的定量方法有各种报告,然而,在例如进行用于羧基的定量的酸碱滴定,在根据电导率的变化进行定量的手法中,在官能团的量为非常微量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准确的定量。由于用于临床诊断的乳胶颗粒为微小颗粒,官能团的量为微量,因此难以进行准确的定量,无法对临床诊断药物的制备进行稳定的供给,而成为问题。
此外,控制为了使乳胶颗粒表面与生物体样品结合的生理活性物质负载用的官能团间的距离,这在考虑对临床诊断药物等生物材料的应用时是重要的。迄今为止,具有以下技术:将具有双键且进一步经由聚乙二醇等亲水性高分子而具有官能团的化合物作为大分子单体(Macro monomer),与苯乙烯等单体共聚使其结合于乳胶表面。但该技术难以控制所结合的官能团的量、难以得到生产批间差异小的乳胶颗粒,而成为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迪恩斯生命科技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千叶大学,未经美迪恩斯生命科技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千叶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71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尘器的过滤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吸尘器尘杯的初级旋风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