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中空纤维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4166.6 | 申请日: | 2015-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9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木口昌;阿南智也;中村三树彦;大桥寿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63/02 | 分类号: | B01D63/02;B01D69/08;B01D69/10;B01D69/12;B01D71/54;B01D7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中空 纤维 组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组件,其是正渗透复合中空纤维膜组件,具有由多根中空纤维构成的中空纤维纤维束,该组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纤维是在微细孔性中空纤维支撑膜的内表面设有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分离活性层的中空纤维,
所述中空纤维纤维束的膜面积为1m2以上,并且
在所述中空纤维纤维束的半径方向和长度方向上,分离活性层的平均厚度的变异系数为0~60%,该变异系数是通过对于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图像中的分离活性层部分的质量进行测定的方法而计算出的,所述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图像是对于所述分离活性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
对于所述变异系数,从中空纤维膜的半径方向的中心、半径的50%的位置和最外周部这3处分别取中空纤维,将各中空纤维在长度方向3等分,由该3等分的样品的各厚度求出该变异系数,
在对于所述分离活性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图像中,该分离活性层与中空纤维支撑膜的界面的长度L1和该分离活性层表面的长度L2之比L2/L1为1.1以上5.0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比L2/L1为1.15以上4.0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比L2/L1为1.2以上3.0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变异系数为0~50%。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变异系数为0~40%。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变异系数为0~30%。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第1单体与第2单体的缩聚生成物,所述第1单体是选自多官能胺中的至少一种以上,所述第2单体是选自由多官能酰卤化物和多官能异氰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以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选自聚酰胺和聚脲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组件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经历下述工序:
在微细孔性中空纤维支撑膜的内表面形成含有所述第1单体和第2单体中的一者的第1溶液的液膜,
接着在微细孔性中空纤维支撑膜的内侧和外侧设置压力差,以使内侧压力外侧压力,之后
使含有所述第1单体和第2单体中的另一者的第2溶液与所述第1溶液的液膜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压力差通过对所述该中空纤维支撑膜的外侧进行减压而产生。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压力差通过在所述中空纤维支撑膜的内侧加压而产生。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压力差通过以不同的压力对所述中空纤维支撑膜的外侧和内侧这两者进行加压而产生。
13.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压力差为1kPa~100k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41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膜蒸馏装置和疏水性多孔膜
- 下一篇: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