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疗器具、细胞培养方法、含氟环状烯烃聚合物、含氟环状烯烃聚合物组合物及培养细胞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3114.7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1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须永忠弘;小田隆志;宫回宽;大坂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N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陈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器具 细胞培养 方法 环状 烯烃 聚合物 组合 培养 细胞 | ||
本发明的医疗器具是具备基材并且使上述基材的一面接触或保持细胞的医疗器具,上述基材的至少保持细胞的上述一面由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氟环状烯烃聚合物构成。(在式(1)中,R1~R4中的至少1个为氟、含有氟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含有氟的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或含有氟的碳原子数2~10的烷氧基烷基。在R1~R4为不含氟的基团的情况下,R1~R4选自氢、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2~10的烷氧基烷基。R1~R4互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1~R4可以互相结合而形成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细胞培养方法、含氟环状烯烃聚合物、含氟环状烯烃聚合物组合物及培养细胞。
背景技术
关于动植物的细胞,一直以来培养了很多细胞,培养技术也研究了各种形态。特别是在生命科学的领域中,细胞培养技术成为对于药品的开发、病态机制的阐明等不可缺少的技术,不仅讨论了研究目的的细胞培养技术,而且对于以在生物学、医学、药学、免疫学等领域中的利用为目的的工业化生产的培养方法,也进行了各种讨论。此外,近年来,在医疗等领域中,对组织细胞进行培养,并利用其作为人工脏器、人工齿骨、人工皮肤等的替代组织的研究也盛行。
这样的细胞培养通常在一定的容器中与培养液一起进行培养。细胞培养中,特别是动物细胞多数具有附着于物质而培育的粘附依赖性,这样的具有粘附依赖性的细胞的培养中需要用于细胞附着的基材(器具)。作为细胞培养用基材,其材料一般主要是聚苯乙烯成型品,对基材的表面实施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电晕放电处理等,将赋予了亲水性的基材作为皿、瓶、多孔板等培养器具而在市场上出售。
然而,作为附着性细胞种的重要性质,已知有接触抑制,即,在使用培养器具进行细胞培养的情况下,如果细胞覆盖培养容器的培养面则细胞增殖停止。此外,还已知有密度效果,即,如果被接种的细胞浓度过低,则即使在对细胞充分供给养分、氧等的环境下也会对细胞的粘附、增殖产生影响。进一步,由于细胞显示一边附着于培养容器的培养面一边平面地增殖的状态,因此尤其作为制作应用于组织培养的细胞增殖形成了群体的状态的细胞片的方法,使用了反复接种进行培养的操作(以下,简称为传代操作),但操作复杂,难以不损伤细胞而再现良好地培养。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公开了在培养基材上配置以凝胶、海绵状交联的胶原而将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等进行接种、培养从而制造培养粘膜、皮肤的方法(专利文献1),所利用的胶原种类多数是从牛或猪的结缔组织进行增溶,提取而得到的胶原,近年来由于BSE(牛海棉状脑病)、口蹄疫等问题,因此在考虑医疗应用等的情况下其使用变得困难。
关于传代操作,在以往的技术中,一般是以下方法:为了对反复分裂的附着性细胞进行培养,每次在培养容器中将细胞培养适当时间而增殖到目标细胞浓度时,将细胞从培养面剥离,将其一部分转移至新的培养容器,将该操作连续进行(例如,专利文献2、3)。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具有面积不同的多个培养面的培养容器,从具有最小面积的培养面开始细胞培养,随着增殖进行将细胞用刮板剥离而逐渐向面积大的培养面移动细胞,同时在封闭体系中进行培养的方法。此外公开了以下的传代操作,即,将用气体透过性树脂制作的细胞袋彼此连接,使袋内的培养液混合,从而调整细胞浓度(专利文献3)。然而,在任一方法中,该传代操作都伴随频繁的液体更换等非常复杂的操作,此外,由于进行将附着于基材的细胞剥落并转移到新的培养容器的操作,因此存在使细胞损伤,使增殖后的形态崩溃等潜在性的大量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3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