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智能口罩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40753.8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4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崔忠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忠植 |
主分类号: | A62B18/02 | 分类号: | A62B18/02;A62B18/08;A62B23/06;A62B2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曾祥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供 健康 管理 服务 智能 口罩 | ||
1.包括在前面为了让使用者的鼻子突出而开口的开口槽(113)和,让口部突出而开口的活铰链(119)和,引入并固定下巴的下巴支撑部位(114)和,与脸部皮肤紧密接触,具有皮肤舒适性的左右粘贴面(111c)和,覆盖左右耳朵的左右护耳部(128),由左右上/下部轮廓部(11la,11lb)的组合形成,能以拆卸方式组成生物信号测量装置(200)的左右粘贴部位(111);
与上述左右粘贴部位(111)延长为一体,面向包括上部(112a)和下部(112b)的左右粘贴部位(111)的左右固定部位(112);
可在上述左右固定部位上/下部附着部位(112c)拆卸,帮助在脸部佩戴智能口罩(10)的左右上/下部挂绳材料(121,122);及
不接触通过上述开口槽(113)突出的鼻子,只通过另外准备的过滤部(139)与外部环境进行间接通气,并与上述开口槽边框(113a)结合,通过折叠部位、上部边框、缓冲材料、墙体、屏蔽部位密封鼻子周围,其内部只能放入鼻子的小型内部气体空间(133d)的上部(133)和,不接触通过上述活铰链(119)突出的口部的同时,覆盖口部,可与外部环境直接通气的开放的开放空间(134d)包含在其内部形成的前罩(134)的盖部(130);为特征的智能口罩(10)。
2.包括在前面为了让使用者的鼻子突出而开口的开口槽(213)和,让口部突出而开口的活铰链(218)和,引入并固定下巴的下巴支撑部位(214)和,与脸部皮肤紧密接触,具有皮肤舒适性的左右粘贴面(211c)和,由左右上/下部轮廓部(21la,21lb)的组合形成,能以拆卸方式组成生物信号测量装置(200)的左右粘贴部位(211);
与上述左右粘贴部位(211)延长为一体,面向左右粘贴部位(111),包含上部(212a)、活铰链(219)、下部(112b)的左右固定部位(112);
与上述左右固定部位(212)第1、第2、第3附着点(212c,212d,212e)以可拆卸的方式组成,帮助在脸部佩戴智能口罩(20)的左右护耳部(224);
与上述左右固定部位(212)第1、第2、第3附着点(212c,212d,212e)以可拆卸的方式组成,帮助在脸部佩戴智能口罩(20)的左右上/下部挂绳材料(221,222)及
不接触通过上述开口槽(213)突出的鼻,只通过另外准备的过滤部(239)与外部环境进行间接通气,并与上述开口槽边框(213a)结合,通过折叠部位、上部边框、缓冲材料、墙体、屏蔽部位密封鼻子周围,其内部只能放入鼻子的小型内部气体空间的上部(233)和,不接触通过上述活铰链(119)突出的口部的同时,覆盖口部,可与外部环境直接通气的开放的开放空间包含在其内部形成的前罩(234)的盖部(230);为特征的智能口罩(20)。
3.第一项或第二项中,
上述左右粘贴面(111c,211c),整体以10m至40的平均厚度形成为特征的智能口罩(10,20)。
4.第一项或第二项中,
上述左右粘贴面,以20度至30度硬度的软质(soft)硅制造为特征的智能口罩(10,20)。
5.第一项或第二项中,
上述左右粘贴面,以具备气体穿透性为特征的智能口罩(10,20)。
6.第一项或第二项中,
上述左右粘贴面,以具备液体防渗性为特征的智能口罩(10,20)。
7.第一项或第二项中,
上述左右粘贴面,以具备紫外线、强风、液体防渗性为特征的智能口罩(10,20)。
8.第一项或第二项中,上述左右粘贴面,以具备湿气穿透性为为特征的智能口罩(10,20)。
9.第一项或第二项中,
上述左右粘贴面,以100至1000的伸长率(%)为特征的智能口罩(10,20)。
10.第一项或第二项中,
上述左右粘贴面,为了与脸部皮肤粘贴,内侧面至少有一侧面具备粘贴力的结构为特征的智能口罩(10,20)。
11.第一项或第二项中,
上述左右粘贴面,为了防止鼓起来,内侧面边缘具备粘贴力的结构为特征的智能口罩(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忠植,未经崔忠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075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自动内窥镜后处理器的过程质询装置
- 下一篇:配置三维移动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