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高山黄芩提取物的用于美白肌肤的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36140.7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6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朴泌俊;李昭希;曹恩敬;李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爱茉莉太平洋 |
主分类号: | A61K36/539 | 分类号: | A61K36/539;A61K36/536;A61K8/9789;A61P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刘培培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山 黄芩 提取物 用于 肌肤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高山黄芩(Scutellaria alpine)提取物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黑色素是决定人类皮肤颜色的颜料。皮肤颜色系由黑色素的量和分布决定。产生黑色素的细胞衍生自位于表皮的底部层的黑素细胞,而皮肤新陈代谢的结果,朝向角质层移动而丢失。不管肤色,黑素细胞的数量几乎是恒定的,但所产生黑色素的量、类型及分布之差异,形成不同的皮肤颜色。
在皮肤中,藉由所谓“酪氨酸酶”,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过程,将酪氨酸转化为多巴(二羟基丙氨酸),最后变成棕黑色聚合物黑色素。
黑色素是由位于皮肤的基底层的黑素细胞产生的。已知紫外线、炎症等可刺激黑色素生成。因此,通过减少外部刺激,中断信号转导,抑制黑色素生成酶-酪氨酸酶的合成或抑制其活性,可以降低黑色素的产生。
目前,已知的是曲菌酸、对苯二酚、熊果苷、壬二酸、芦荟苦素、4-丁基间苯二酚、白藜芦醇、神经酰胺、鞘氨醇-1-磷酸酯、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等可通过促进酪氨酸酶的降解或调节糖基化,以控制黑色素的生成。然而,由于不理想的皮肤美白效果、稳定性低、且皮肤过敏,其效用没有那么高。因此,有必要开发皮肤美白效果优越且副作用少的物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具有优异的皮肤美白效果的组合物。
技术方案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皮肤美白的组合物,其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属于黄芩科的高山黄芩提取物。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含作为活性成分的高山黄芩提取物的用于皮肤美白的组成物,通过减少黑色素生成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表现出皮肤美白效果,同时具有稳定性,不会对细胞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皮肤外用组成物、化妆品组成物和药物组成物。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测量使用本发明高山黄芩提取物后,对照使用前拍摄的照片,所得黑色素含量降低的结果图表。
图2显示藉由本发明高山黄芩提取物测试酪氨酸酶活性的降低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2014年6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10-2014-0080478的全部内容并入本发明中。此外,本申请主张韩国专利申请号10-2014-0080478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使得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施本发明。
在下文中,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便使对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容易地实施本发明。
在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含有高山黄芩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的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该组合物可以是用于皮肤美白的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是药物、食品或化妆品组合物。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是外用到皮肤的组合物。
在一方面,本发明可以涉及皮肤美白的方法,其中包括对需要皮肤美白的个体给予高山黄芩提取物。具体而言,所述给药可以通过本发明中所描述的给药方法来实现。
在一方面,本发明可以涉及藉由高山黄芩的提取物使皮肤美白。
在一方面,本发明可以涉及应用于皮肤美白的高山黄芩提取物。
在一方面,本发明可以涉及用于减少黑色素的组合物,其中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高山黄芩提取物。
在一方面,本发明可以涉及一种用于减少黑色素的方法,其包括向需要减少黑色素的受试者给药高山黄芩提取物。具体而言,所述给药可以通过本发明中所描述的给药方法来实现。
在一方面,本发明可以涉及高山黄芩提取物在减少黑色素中的应用。
在一方面,本发明可以涉及应用于减少黑色素的高山黄芩提取物。
在一方面,本发明可以涉及用于抑制黑色素生成的组合物,其中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高山黄芩提取物。
在一方面,本发明可以涉及用于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方法,其包括:向需要抑制黑色素生成的受试者给药高山黄芩提取物。具体而言,所述给药可以通过本发明中所描述的给药方法来实现。
在一方面,本发明可以涉及高山黄芩提取物在抑制黑色素产生中的应用。
在一方面,本发明可以涉及应用于抑制黑色素产生的高山黄芩提取物。
在本发明中,“黑色素减少”可指减少已经存在于细胞等中的黑色素含量,而“抑制黑色素生成”可指在细胞中的抑制新黑色素的产生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爱茉莉太平洋,未经株式会社爱茉莉太平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361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