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3‑丁二醇的生成能力得到增强的重组微生物及利用其的2,3‑丁二醇的生产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80033647.7 申请日: 2015-04-21
公开(公告)号: CN107075462A 公开(公告)日: 2017-08-18
发明(设计)人: 朴钟明;切拉杜拉尔·拉斯纳西;宋孝鹤;梁宅镐 申请(专利权)人: GS加德士
主分类号: C12N1/21 分类号: C12N1/21;C12N15/52;C12P7/16;C12R1/22
代理公司: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代理人: 吕琳,刘明海
地址: 韩国***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丁二醇 生成 能力 得到 增强 重组 微生物 利用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2,3-丁二醇的生成能力得到增强的重组微生物及利用其的2,3-丁二醇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4个碳和2个羟基(-OH)的醇的一种(CH3CHOHCHOHCH3)的2,3-丁二醇,可化学性地催化转化为作为合成橡胶制备工序的原料物质的1,3-丁二烯(1,3-Butadiene)和用于燃料添加剂及溶剂的甲基乙基甲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Ji et al.,Biotechnol.Adv.,29:351,2011)).并且,2,3-丁二醇与汽油(Gasoline)相混合可适用于辛烷值增进剂(octane booster),是在产业上极其重要的中间体(Celinska et al.,Biotechnol.Adv.,27:715,2009)。

2,3-丁二醇可通过化学合成工序和微生物发酵工序进行生产。然而,通过上述工序的2,3-丁二醇的生产成本非常高,因此还未实现商业规模的2,3-丁二醇的生产。另一方面,近来,与通过微生物发酵工序的2,3-丁二醇生产技术的飞跃发展一同,随着化石燃料物质的价格的急剧上涨和国际性的对环境污染的限制,对于通过微生物发酵的生物基2,3-丁二醇的生产的关心和研究开发的重要性逐渐增大。

基于生物的2,3-丁二醇的生产方法通过保留2,3-丁二醇生产能力的微生物的发酵,来将可再生的生物原料物质(Biomass)转换为2,3-丁二醇。通过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肠杆菌(Enterobacter)、芽孢杆菌(Bacillus)、沙雷氏菌(Serratia)种(Species)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生产2,3-丁二醇(Maddox IS,Biotechnol.,6:269,1996)。尤其,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e)、产酸克雷伯氏菌(K.oxytoca)、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生产相对多量的2,3-丁二醇,尤其,肺炎克雷伯氏菌与产酸克雷伯氏菌具有如下优点:培养容易,生长速度快,可从包含来源于木质类5碳糖的不同种类的生物原料物质生产2,3-丁二醇(Ji et al.,Biotechnol.Adv.,29:351,2011;Chandel et al.,Sustainable Biotechnol.,63,2010;Jansen et al.,Biotechnol.Bioeng.,26:362,1984;Jansen et al.,Adv.Biochem.Eng.,27:85,1983)。

大致分为发酵工序最优化(温度、pH、溶解氧等)、微生物开发(微生物挖掘、生理学特性把握、突变、基因操作等)领域来进行通过微生物发酵工序的基于生物的2,3-丁二醇的生产研究。在发酵工序最优化方面,查明了可有效地生产2,3-丁二醇的温度、pH、溶解氧浓度等多种条件(Ji et al.,Bioresour.Technol.,100:3410,2009;Nakashimada et al.,J.Biosci.Bioeng.,90:661,2000;Nakashimada et al.,Biotechnol.Lett.,20:1133,1998)。但是,在上述条件下的通过微生物发酵工序的2,3-丁二醇生产仍然存在由于生产率(Productivity)及收率(Yield)低,因而难以直接适用于商业工序的问题。并且,还存在如下问题:在发酵中生成与2,3-丁二醇一同包含乳酸的有机酸(Organic acids)和包含乙醇的乙醇(Alcohols)等的多种副产物。副产物的生成不仅降低与生物原料物质相关的2,3-丁二醇的收率,并且从培养液回收2,3-丁二醇过程中需要莫大的分离及纯化费用。

因此,主要想减少副产物的方向进行与2,3-丁二醇生产相关的微生物开发研究。代表性地,Ji等使作为物理/化学性突变方法的一种的紫外线(UV)露出于野生型产酸克雷伯氏菌菌株,来成功于对作为副产物的有机酸的生成进行一部分抑制(Ji et al.、Biotechnol.Lett.、30:731、2008)。除此之外,通过将离子束(Ion beam)方式适用于肺炎克雷伯氏菌菌株,来使生物质的消耗速度增加,从而还试图提高2,3-丁二醇的生产(Ma et al.,Appl.Microbiol.Biotechnol.,82:49,2009)。但是,上述开发的菌株在2,3-丁二醇生产率、最终浓度(Concentration)及收率方面仍然存在难以直接适用于商业工序的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GS加德士,未经GS加德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336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