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户设备及分流选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0276.2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1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波·乔·麦可·康森恩;徐家俊;郑伃璇;爱民·贾斯汀·桑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10 | 分类号: | H04W2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白华胜;戈晓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无线通信 网络 中的 分流 选择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及分流选择方法,用于从3GPP RAT和WLAN小区之间进行选择。用户设备接收用于选择WLAN或3GPP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配置信息。用户设备通过评估多个3GPP无线电接入网络条件来确定用户设备是否可以执行WLAN分流,其中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条件与3GPP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无线电信号强度或无线电信号质量有关。然后,用户设备通过评估多个WLAN条件来确定是否存在至少一个合适的WLAN小区。用户设备同样确定是否存在用于WLAN分流的候选业务。最后,若用户设备可以执行WLAN分流且若存在至少一个合适的WLAN小区,则UE将已确定的业务转向WLAN。否则,用户设备将已确定的业务转向3GPP无线电接入技术。本发明的优点之一在于能够在3GPP RAT与WLAN之间实现动态的业务分流。
本申请要求主张2014年1月29日提出的命名为“分流选择(Offload Selection)”且编号为61/932,825的美国临时申请在美国法典第35篇第119条(35USC.§119)下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加以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多个实施例是有关于无线网络通信,以及更具体地,是有关于蜂窝(Cellular)无线通信与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也称为WiFi)通信的交互工作的功能。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移动数据服务的快速增长需求,各种网络运营商正在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开发新的技术以及定义新的标准,以实现更高峰值(peak)的传输速率。例如,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Radiocommunication,ITU-R)规定需要1Gbps峰值传输速率以用于第四代(the 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级智能多模式终端(Intelligent Multimode Terminal Advanced,IMT-Advanced)系统。无线网络中1Gbps的峰值传输速率可为用户提供与有线网络中类似的体验,并可充分满足今天以及将来互联网(Internet)上的大多数应用。
当峰值传输速率不再是4G时代之后的严峻问题时,网络容量(capacity)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看上去将要耗尽。从3G到4G时代,不但业务需求在急剧增长(即,5年内>50x,5年内增长大于50倍),而且在平均小区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上的改进非常有限(即,<10x,小于10倍)。另外,可用频谱资源也很有限。即使所有网络均更新为4G空中接口(airinterface),网络容量仍将快度耗尽。事实上,在一些领域中已经发生该问题。因此,容量耗尽预计将成为最严峻的问题。
在无线通信服务的需求继续增长的同时,宽带存取的需求可以不总是需要移动性支持。事实上,研究显示只有少部分用户存在同时进行移动和宽带存取的需求。因此,除蜂窝网络之外,也有其它网络能够使用或不使用移动性支持传递来信息给移动用户。在大多数地理区域,通常可使用多个无线电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s,RANs),例如演进型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和WLAN等。此外,无线通信装置越来越多地配备多个无线电收发器,以用于存取不同的无线电接入网络。例如,多无线电终端(Multiple Radio Terminal,MRT)可同时包含蓝牙(Bluetooth),WiMAX以及WiFi无线电收发器。因此,多无线电集成在今天变得更加适宜,并成为一项关键技术,以帮助用户终端使用不同无线电接入技术(Radio AccessTechnology,RAT)中探察到更多可用带宽,以及实现匮乏的无线电频谱资源的更好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02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