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树苗移栽保护运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5404.8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9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云 |
主分类号: | A01G23/04 | 分类号: | A01G23/04;B62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7400 甘肃省甘南***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苗 移栽 保护 运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树苗移栽保护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的传统,植树以清明时节为最佳,此时气候温暖,春雨飞 洒,利于树木成活。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植树的步骤是:一、挖坑,根据根系的长、宽挖大小适宜的树坑;二、回填,种树前应 按照树根的长、宽及其根系顶端长度的情况,在坑内先回填部分熟土;三、栽植;四,覆土、保 墒,将树苗载好后,覆盖一层薄土,以保持水分。在植树前,先要将树苗运输到栽植地点,但 是,现有的对园林树木进行移栽时,使用的移动和运输装置,不能很好的对树苗进行放置, 造成空间利用率低,单次运输量少的缺点,同时对树苗的根部容易造成损害。同时,现在运 输树苗时,只是将树苗从土坑里挖出,树的根部带一些土,但是在运输过程中土会不断地掉 落,由于碰撞树苗根部也会受到一定的损伤,致使移栽树苗的成活率低。
专利号201420086701.7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园林树木移栽树苗运输装置,该装 置包括动力端、连接杆、车体、锥形槽和推手,动力端通过连接杆与车体一端相连接,车体的 另一端设置有推手,车体内均匀设置有锥形槽。该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很明显,达到的 技术效果也显而易见,但是将所要移栽的树苗插入到锥形槽内,树苗根部粗细不一样,这样 该装置在实际生产中,它的使用范围是有限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输效果好的树苗移栽保护 运输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此类设备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对树苗根部保护效果差的问 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树苗移栽保护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整体由箱体1和连接在箱体1底面四 个角处的万向轮5构成;所述箱体1内腔竖直方向两侧壁上设有导向槽Ⅰ101和导向槽Ⅱ102; 所述导向槽Ⅰ101和导向槽Ⅱ102内安装有固定板Ⅰ2和固定板Ⅱ3;所述箱体1的开口端设有 挡板4;所述固定板Ⅰ2一侧设有插孔Ⅰ201,固定板Ⅱ3两侧设有插孔Ⅱ301。
所述固定板Ⅰ2和固定板Ⅱ3底部,竖直方向两侧设有滚轮6。
所述导向槽Ⅰ101和导向槽Ⅱ102内的水平面上设有轨道7,导向槽Ⅰ101和导向槽Ⅱ 102大小一致,且导向槽Ⅰ101位于导向槽Ⅱ102上端。
所述导向槽Ⅰ101和导向槽Ⅱ102内安装的固定板Ⅰ2和固定板Ⅱ3,从内向外依次是 固定板Ⅰ2、固定板Ⅱ3、固定板Ⅰ2,且固定板Ⅰ2和固定板Ⅱ3底部的滚轮6与导向槽Ⅰ101和导 向槽Ⅱ102内的轨道7配合安装。
所述插孔Ⅰ201和插孔Ⅱ301都为大小一致的半圆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箱体内腔设置两层 的固定板,且在固定板上设置大小一致的半圆孔,在使用时打开固定板将树苗插入孔内,同 时在下部固定板空置区域内填满熟土,用来固定树苗的根部。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结构新 颖、操作简单方便、固定运输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Ⅰ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Ⅱ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箱体1、固定板Ⅰ2、固定板Ⅱ3、挡板4、万向轮5、滚轮6、轨道7、导向槽Ⅰ 101、导向槽Ⅱ102、插孔201、插孔30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4所示。
一种树苗移栽保护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整体由箱体1和连接在箱体1底面四 个角处的万向轮5构成;所述箱体1内腔竖直方向两侧壁上设有导向槽Ⅰ101和导向槽Ⅱ102; 所述导向槽Ⅰ101和导向槽Ⅱ102内安装有固定板Ⅰ2和固定板Ⅱ3;所述箱体1的开口端设有 挡板4;所述固定板Ⅰ2一侧设有插孔Ⅰ201,固定板Ⅱ3两侧设有插孔Ⅱ301。
所述固定板Ⅰ2和固定板Ⅱ3底部,竖直方向两侧设有滚轮6。
所述导向槽Ⅰ101和导向槽Ⅱ102内的水平面上设有轨道7,导向槽Ⅰ101和导向槽Ⅱ 102大小一致,且导向槽Ⅰ101位于导向槽Ⅱ102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云,未经林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54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氨基烟气脱硫装置
- 下一篇:可发光的腕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