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软胶产品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3794.5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6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王秀芝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产品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软胶产品的模具。
背景技术
在注塑成型工艺中,经常会使用到软胶进行注塑,以便增加注塑产品的柔 韧性或防滑性,广泛的应用于电子消费类领域,例如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的 USB盖或者头戴耳机类的按键等。但是在进行较大面积的软胶二射注塑时,由于 软胶与母模接触面积较大,并且软胶注塑冷却后与母模面之间形成真空,导致 母模对于产品本身的抓力非常大,极易造成产品开模离型,二射注塑部分与母 模结合在一起,一射硬胶部分由于母模抓力过大,产品在没有进行顶出操作时 脱离公模,很容易造成产品结构被破坏,导致产品良率低,影响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软胶产品的模具,旨在解决模具开模 时造成产品结构被破坏及影响外观的问题,能够提高产品良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注塑软胶产品的模具,所述注塑软胶产品 的模具包括母模和公模,在所述母模邻近所述公模的面上固定设有弹性构件, 在所述公模邻近所述母模的面上对应所述弹性构件处设有凹陷部,或者在所述 公模邻近所述母模的面上固定设有弹性构件,在所述母模邻近所述公模的面上 对应所述弹性构件处设有凹陷部;所述弹性构件位于邻接面外侧部分的长度大 于所述凹陷部的深度。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弹性构件为环绕模具轴线设置的弹性环,所述凹陷部 为模具轴线设置的凹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弹性构件为弹性,至少设有两个,所述凹陷部为沿模 具轴线方向设置的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弹性柱的个数为奇数,奇数个所述弹性柱沿模具轴线 的周向均分布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弹性柱的个数为偶数,偶数个所述弹性柱沿模具轴线 的周向均分布置,或者对称的设置在模具轴线的侧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弹性柱设置有四个,设置在模具轴线相对的两侧。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弹性构件的材质为弹力胶或者橡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弹性柱呈圆柱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软胶产品的模具包括母 模和公模,在母模邻近公模的面上固定设有弹性构件,在公模邻近母模的面上 对应弹性构件处设有凹陷部,或者在公模邻近母模的面上固定设有弹性构件, 在母模邻近公模的面上对应弹性构件处设有凹陷部;弹性构件位于邻接面外侧 部分的长度大于凹陷部的深度;由于在母模和公模之间增设弹性构件、凹陷部, 而且弹性构件位于邻接面外侧部分的长度大于凹陷部深度,当母模和公模扣合 之后会对弹性构件进行压缩,开模时在弹性构件的弹力作用使母模和公模分开 一定间隙,能够降低两者分离时的开模速度,适当延长分离时间,使用空气能 进到软胶与母模之间,减小真空范围,从而降低母模与产品软胶部分的抓力, 防止开模时造成产品结构被破坏及损坏产品的外观,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注塑软胶产品的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注塑软胶产品的模具开模离型状态的剖视结 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注塑软胶产品的模具的母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注塑软胶产品的模具开模离型状态的剖视结 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注塑软胶产品的模具的母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母模,20、公模,21a、孔,21b、凹槽,30a、弹性柱,30b、 弹性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
由图1、图2和图3可知,该注塑软胶产品的模具包括母模10和公模20, 在母模10与公模20邻接的面上固定设有弹性构件,在公模20与母模10邻接 的面上对应弹性构件处设有凹陷部,弹性构件位于母模10邻接面外侧部分的长 度a大于凹陷部在公模20上深度b,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37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OSD产生和显示方法
- 下一篇:掌中电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