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变速器电机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3009.6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3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刘肖;高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变速器 电机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混合动力车用自动 变速器的电机进行冷却的装置。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油电混合动力汽车(HybridElectricVehicle),即 采用传统的内燃机(柴油机或汽油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也有的发动机经 过改造使用其他替代燃料,例如压缩天然气、丙烷和乙醇燃料等。随着世界各 国环境保护的措施越来越严格,混合动力车辆由于其节能、低排放等特点成为 汽车领域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点。
为了适应这种趋势,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4776176A,就公开了一种自动 变速器(AT),在变速器壳体内并排安装有两个轴系、三个正齿轮组、三行星 齿轮组和若干个换挡单元,其中,一个轴系位于动力输入侧,包括用于输入动 力的第一轴,另一个轴系位于动力输出侧,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第二轴;变速 器壳体内安装有一个电机,电机的转子与第一轴的输入端固定连接,电机的定 子安装于壳体上;在发动机飞轮与电机之间设有一个离合器,离合器的外毂与 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离合器的内毂与发动机飞轮固定连接。
电机在工作时,其定子两端的绕组会产生热量,如果不进行冷却,将会影 响车辆的可靠性。风冷效果不佳,水冷需要另外添加管路和系统。
离合器的摩擦片组件结合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该热量是通过变速器内的 循环变速器油带走的,但离合器在大部分时间里并不结合,因此变速器油白白 浪费。本实用新型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来解决电机的冷却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电机冷却装置, 其利用自动变速器油实现电机的油冷却,结构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变速器电机冷 却装置,包括:开设于输入轴上的油道,所述输入轴安装于壳体内,所述输入 轴上套设并键连接有转子输入轴,所述转子输入轴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盘和 轴套,所述转子输入轴上安装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内毂、外毂和安装于 两者之间的摩擦片组件,以及活塞,所述活塞套设于所述轴套上,所述连接盘 与所述外毂以及安装电机转子的转子保持架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环绕所述轴套 形成一个腔室,所述轴套设有轴套通油孔,所述轴套通油孔连通所述油道和所 述腔室;所述活塞上设有活塞通油孔,所述内毂上设有内毂通油孔,所述外毂 上设有外毂通油孔;所述转子保持架上设有保持架通油孔,所述连接盘上设有 连接盘通油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变速器油,所述电机转子低于所述变速器油的 液面。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电机转子转动时,来自输入轴油道的变速器油经轴套通油孔、腔室、活 塞通油孔和内毂通油孔甩向摩擦片组件,再经外毂通油孔和连接盘通油孔、以 及经外毂通油孔和保持架通油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电机的绕组,从而 利用润滑摩擦片的变速器油达到冷却电机的目的。
2)将变速器油设置在壳体内并保持一定的液面,电机转子在转动时,会搅 动变速器油,用飞溅润滑的方式实现对电机定子两端绕组的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
0-壳体;1-离合器;11-活塞;111-活塞通油孔;12-连接盘;121-连接盘 通油孔;13-轴套;14-回位弹簧;15-平衡活塞;16-外毂;161-外毂通油孔; 17-摩擦片组件;18-内毂;181-内毂通油孔;2-输入轴;21-油道;3-内毂输入 轴;4-转子保持架;41-保持架通油孔;52-转子;51-定子;6-变速器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壳体0内安装有输入轴2、离合器1、电机和内毂输入轴3。 输入轴2与内毂输入轴3同轴设置;输入轴2用于将动力引入变速器内部,内 毂输入轴3与发动机飞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30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