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1949.1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5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强;焦玉华;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直流 汽车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自动充电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有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几年,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交通工具,今后的普及速度会异常迅猛,未来的市场前景也是巨大的。目前,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发展,充/换电站作为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场兴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运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现有的直流充电桩,体积较大,特定客户可使用内部卡进行充电消费,单机式的充电桩,设备只能本地化操作,无法监控每台设备的当前状态,需定期现场检测,同时只能特定人员才能使用设备充电消费,因此现有的直流充电桩,无法满足各种公共场合和小区的实际要求,这些问题将限制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如果电动汽车的交流充电桩像加油站一样方便和普及,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的服务,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将会更高。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设计合理、能够移动的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汽车充电桩,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够移动的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设置于充电桩主体内部的供电单元以及供电控制装置,所述充电桩主体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滚轮,所述充电桩主体后侧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充电桩主体上的安装孔和与安装孔适配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可绕安装孔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与充电桩主体后侧边缘的距离为1-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的纵截面为圆形或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的长度等于安装孔到滚轮底部所在水平面的距离。
更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桩主体侧边设有一挡块,所述挡块与安装孔之间的距离在固定轴长度的一半与固定轴长度的三分之二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挡块设置于安装孔所在的水平面的下方。
进一步的,充电桩主体的一侧设有散热口和急停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底部设置的滚轮实现可移动,通过推动充电桩主体便可实现,只需轻轻推动,无需使用大力气,另外通过固定装置,即安装孔和固定轴来实现充电桩的固定,在推动过程中,固定轴一端固定于安装孔上,另一端悬空设置,并悬挂于挡块上,当为充电桩选定好适宜的位置需要固定不动时,将固定轴旋转,直到固定轴朝外的一端与地面接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一种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设置于充电桩主体1内部的供电单元以及供电控制装置,所述充电桩主体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滚轮2,所述充电桩主体1后侧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充电桩主体上的安装孔3和与安装孔3适配的固定轴4,所述固定轴4可绕安装孔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与充电桩主体后侧边缘的距离为1-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的纵截面为圆形或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的长度等于安装孔到滚轮底部所在水平面的距离。
更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桩主体侧边设有一挡块5,所述挡块5与安装孔3之间的距离在固定轴4长度的一半与固定轴4长度的三分之二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挡块设置于安装孔所在的水平面的下方。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充电桩主体的一侧设有散热口7和急停按钮6,急停按钮提供输出过流保护功能和输出漏电保护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的数量为两个。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19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保护系统管理板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分布式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