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分离器及压缩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7514.1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3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罗炽亮;陈耿松;李莹;张丙;吴宏择;龙忠铿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压缩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循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及压缩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油分离器安装在压缩机出口和冷凝器进口之间,用于将压缩机排出气体中的悬浮的润滑油微粒分离出来。目前,油分离器常用的分离方式是通过油分过滤网将气体中的悬浮的润滑油微粒分离出来。流动的气体通过油分过滤网时,悬浮的润滑油微粒被油分过滤网拦截并附着在油分过滤网上,然后凝聚成较大的油滴,在重力的作用下回到油分离器底部并排出。
对于上述油分离器,现有技术中多是通过各部分零件焊接而成,从而油分离器一旦出现故障,只能更换整个油分离器。再者,在油分离器工作时,尤其是在气体流速增加,气体流速较高时,油分离器内部设置的套筒会产生振动,甚至产生共振,导致油分离器工作时噪声较大。同时,油分离器的过滤效率也会应为气体流速的增加而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油分离器及压缩循环系统,以减小工作时的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分离器,油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形成空腔,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套筒,套筒设置在空腔内且套筒的顶端与壳体的顶部连接,套筒分割空腔并在套筒内侧和外侧形成供气体流通的气体流通通道;滤网组件,滤网组件设置在气体流通通道内;加强结构,加强结构设置在套筒的下部。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设置在套筒的底端。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为固定在套筒底端的加强环。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为固定在套筒底端的锥形加强部。
进一步地,套筒的底部还设置有扰流孔。
进一步地,扰流孔的数量为多个,沿套筒底部自下而上,扰流孔的孔径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顶端的第一端盖以及设置在筒体底端的第二端盖,其中,第一端盖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筒体顶端。
进一步地,滤网组件设置在套筒内,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第一端盖上。
进一步地,油分离器还包括设置在滤网组件和第一端盖之间的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循环系统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油分离器,油分离器与压缩机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油分离器及压缩循环系统中,通过在套筒上设置有加强结构,增强了套筒的强度,从而减弱气体冲击而引起的套筒振动,降低了油分离器工作时的噪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油分离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油分离器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油分离器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记为:
10、壳体;11、筒体;12、第一端盖;13、第二端盖;15、进气口;16、排气口;17、出油口;20、套筒;21、扰流孔;23、加强环;25、支撑板;30、滤网组件;50、视液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分离器的实施例中,油分离器包括:壳体10,在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空腔,在壳体10上设置有进气口15和排气口16;套筒20,套筒20设置在空腔内且套筒20的顶端与壳体10的顶部连接,套筒20分割空腔并在套筒20内侧和外侧形成供气体流通的气体流通通道;滤网组件30,滤网组件30设置在气体流通通道内;以及加强结构,加强结构设置在套筒20的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油分离器及压缩循环系统中,通过在套筒上设置有加强结构,增强了套筒的强度,从而减弱气体冲击而引起的套筒振动,降低了油分离器工作时的噪音。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强结构设置在套筒20的底端。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是气体通过气体流通通道时的流通方向,气流通过套筒20底端时转向,由套筒20外侧的气流流通通道进入套筒20内侧的气流流通通道,这个过程中套筒20底端所受的冲击最大,从而将加强结构设置在套筒20的底端减振效果最佳,降噪效果最明显。
一般地,加强结构为固定在套筒20底端的加强环23。加强环23可以是焊接在套筒20的底端,从而实现套筒20强度的加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75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自动抽真空冲氮一体多联机
- 下一篇:气体分配式脉管制冷机回热器装置